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心狠”

03
真正聰明的父母,多半是“心狠”的。
作為父母,在社會上扮演著多種角色——打工人、創業者、教育者、中年人、父母的兒女等。
今天的兒女,也會是未來的父母,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鬚麵對殘酷的現實。
對兒女“心狠”,不是惡毒的想法,也不是拋棄一切的愛,而是做人的“遠見”。把兒女人生,當成一場長途跋涉來看,父母只是陪伴一段路而已。
第一,“逼著”兒女讀書,走進枯燥無味的文字裡。
孩子的天性就是貪玩,酷愛讀書的孩子,不是沒有,但是不多。作為父母,應該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如果誘導不行,那就狠狠地逼他們一把。
事實證明,當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好的時候,讀書的樂趣就有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是父母的“狠心”。
第二,對兒女的婚姻和家庭,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
父母可以幫兒女安排相親,但是不能左右兒女嫁給誰。真的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時代了。
當兒女成家了,那就少去管吧。即便小夫妻吵架,也只能看看,不要多言。也許他們過幾天就和好了。解鈴還須繫鈴人,父母的插手,只是會破壞家庭。當然,家暴之類的惡劣行為,必須管一管。
第三,讓兒女儘早失去“父母”這座靠山。
成年的兒女,如果缺錢了,不能白給,而是要“有借有還”,尤其是有幾個兒女的家庭,避免因為偏心,導致家庭不和睦。
別擔心,只要兒女不偷懶,總會有辦法生存下去的。不能在大企業當經理,也能去工地搬磚。這個社會,餓不死一個願意勞動的人。
04
作家龍應台在《目送》裡寫了這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總有一天,父母要“目送”兒女遠行,這不是殘忍,而是規律,就像動物世界裡的“弱肉強食”一樣。
作為兒女,應該懂得“恰是無情最有情”。中年的父母,對你很無情,是恨鐵不成鋼;年邁的父母很無情,那是他們變老了,連自己都管不好了,想要愛你,心有餘而力不足。
作為父母,不應該把兒女當成神童,而是竭盡全力,讓他們有本事,成為獨立自由的人。兒女越有出息,父母老了才越有福氣。
作為成年人,獨立生活不苦,依靠別人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