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value101 2022-01-18 檢舉

網上有人問:“人為什麼會不開心?”

 

有個高讚回答是這樣說的:“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誠然,太陽底下無新事兒。

 

總是苦大仇深的人,往往是因為智慧不太夠,認知不到位。

 

而真正的聰明人,不管身處何境,都能活得灑脫而自在。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今日簡史》中有這麼一句話:

 

“各種痛苦最深層的來源,就在於自己的心智。”

 

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20多歲的時候,有過很多煩惱,覺得整個世界都莫名其妙,想不通為什麼痛苦總是充斥著自己的生活。

 

他曾經抱怨,也嘗試過利用各種學術工具去探索、去解構,但卻始終不得其解。

 

直到他第一次參加禪修時,忽然發現,這麼多年,自己生過一萬次氣,卻從未想過要觀察自己生氣時的感受。

 

每次不開心,關注點都集中在了憤怒對象身上,從未認真思考過自己為什麼會生氣,也從未觀察過憤怒的真實感覺。

 

於是,他開始觀察自己的內心,轉換自己看待世界的視角。

 

他嘗試把曾經的不開心,轉變為求索的動力,先後寫出了《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部部豐厚,部部精彩。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赫拉利說自己是通過冥想找到了重新認識自己和世界的奧秘。

 

而他這種方法,卻和心理學上的理性情緒療法不謀而合。

 

這種治療情緒的方法,被稱為情緒ABC理論

 

A即activation events,是指一個人所遇到的事兒;

 

B即believes,是指一個人的觀念、認知、信念;

 

C即consequences,是指遇事兒所產生的結果、情緒。

 

當C出現了問題,人們覺得不開心時,常常是覺得A過於棘手。

 

但心理學家埃利斯卻在研究後發現,B其實要發揮更大的作用。

 

也就是說,決定情緒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對事情的認知。

 

一個人如果總是不開心,歸根到底,是因為智慧不夠。

 

想要保持快樂,或許你需要進行一次思維升級。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你是否想過,什麼樣的人會沒有煩惱?

 

是百萬富翁,還是王子公主?

 

我想,這世上大概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快樂。

 

不管你是誰,處在什麼位置,都會遇到各種挑戰,也會遇到各種難題。

 

人生在世,誰也不比誰容易。

 

當你沒有成功時,你會因為追尋路上的艱難而痛苦。

 

當你實現自我時,又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百無聊賴。

 

用叔本華的話來說:

 

“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但是,如果總是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你終將失去發現星星的眼睛;

 

如果總是因為一時得失而神傷,那你可能無法領略來日方長的魅力。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那麼,如何才能克服痛苦,始終保持開心,或者說是平靜的狀態?

 

年紀越大越發現,保持快樂,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行。

 

這裡說的能力,就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你看,個人的失敗,換個角度,就是集體的成功;

 

一時的不愉,長久來看,或許只是上天的考驗。

 

這裡說的修行,就是要學會與痛苦並存。

 

把生命中的磨難,當成人生的插曲;把生命中的挫折,當成畫卷中的潑墨。

 

然後,學會與不公、不悅和平共處。

 

其實,無論生活有多苦,只要你不喊疼,你就是個藝術家。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當你意識到,保持快樂,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修行時,已經是走向快樂的第一步。

 

此時的你,會不會想,如何才能提升自己保持快樂的能力?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修行?

 

其實,修行並不是要求你回歸山林,也不是要求你素食簡餐,而是讓你學會與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發現,人生真正的修行道場,就是世俗,就是人間。

 

中國道家中有這麼一句話:“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內心平靜,即使身處無間,也能心在桃源。

 

人這一輩子,最好的修行,就是能夠保持平和,活在當下,不懼未來,不念過往,不亂於心,不困於情。

 

所謂活在當下,就是要學會直面問題。

 

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不是抱怨,不是退縮,而是知難而上,想辦法解決。

 

比如,你因身材而困擾,就要分析自己長胖的原因,然後製定長期計劃,慢慢向自己的目標靠近。

 

比如,你因溝通而煩惱,就要想想自己交流的問題,是語氣,是態度,還是內容,然後一點點解決。

 

這和修行中的很重要的一點“向內求,向外修”也是相契合的。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所謂修行,就是要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否則,你求了一輩子,念了一輩子,苦了一輩子,到最後,卻發現都是一場空。

 

所謂向內求,就是要弄清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是希望有個平靜的生活,還是渴望有個風風火火的事業?

 

所謂向外修,就是要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路,如何在與世界過招的旅程中,漸漸實現自己的目標,慢慢實現自己的理想?

 

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淡定、坦然、踏實地去面對,對你我而言,其實就是最好的修行。

 

人不開心的根本原因:智慧不夠

 

 

很多時候,我們不開心,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發生了問題。

 

一面被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精英主義等等的各種神話所裹挾。

 

一面汲汲於一時的得失、眼前的利益,無法走出致鬱的泥潭。

 

但是,當你跳脫出來,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或許會有新的收穫。

 

畢竟,所有失去的美好,都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所有短暫的不快,都會以另一種形式補償。

 

學會活在當下,學會與苦難並存,或許,你會發現,一切的美好,都在與自己環環相扣。

 

點亮文末【在看】,願你能悟自己的道,修自己的行,快樂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