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夫妻還是情人,最長久的關係,都要經歷3次放棄

人常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意思是說,男女之間喜結連理十分不易,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緣分。
可到了現實中,婚姻帶給很多人的,不是甜蜜溫馨,而是無力疲憊。
以至於不少人發出感慨,說不管和誰結婚,都會後悔。
可這世間,從無完美的婚姻,人生也沒有圓滿的結局。
一份好的婚姻關係,至少要經歷這三次放棄,才有可能相處舒服。
我曾聽鄰家小妹說,她特別羨慕我們前院爺爺奶奶的婚姻。
倆人從少年到暮年,熬過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如今出門,老爺爺依然會挽著老奶奶的手,倆人相敬如賓。
小妹說,等她結婚了,也想像爺爺奶奶一樣,與伴侶溫言細語,少有爭吵,相伴度日。
其實不光是她,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關於婚姻的幻想,幻想和心愛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幻想著在《婚禮進行曲》中歡快起舞,幻想著自此過上王子與公主般的幸福生活。
可到了現實中才發現,戀愛時對婚姻無限幻想,到了婚後都演變成了對瑣碎生活的反感,對日子的精打細算,和數不清的爭吵。
就包括鄰家小妹最羨慕的爺爺奶奶,也不是一開始就有著令人羨慕的婚姻。
爺爺說,奶奶剛嫁過來時,花錢大手大腳,從不顧及柴米貴,每次沒錢了,都得自己想辦法去掙錢維持生計。
奶奶也說,爺爺剛結婚時從不做家務,倆人為今天誰洗碗、明天誰晾衣服吵過不知多少次架,甚至大打出手。
他們都曾後悔過步入婚姻的圍城,覺得對方騙了自己。
可靜下心來想一想,才知道,吵歸吵,罵歸罵,出現裂縫的婚姻總得去修補,於是就這樣,修修補補地過了大半輩子。
所以你看,外人眼中再完美的婚姻,都少不了經歷漫長歲月的不斷磨合,接受現實與幻想間的巨大落差。
這世上,哪有什么生來就完美的婚姻,有的,是兩個人相互之間的磨合,和不離不棄的陪伴。
唯有此,才能讓這段婚姻朝著預想的方向發展。
唯有此,才能在漫長歲月中,與一人從青絲到白頭。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一有問題,就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自己工作不好,就抱怨伴侶無能,沒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自己心情不好,就指責伴侶不對,做事不能讓自己滿意;
就連廁所的垃圾沒倒,廚房的碗筷沒洗,陽台的衣服沒收,都會拿出來喋喋不休。
指責的結果,就是對方苦不堪言,自己心生疲憊。
電視劇《親愛的自己》中,身為丈夫的劉洋就是這樣一個人。
妻子忙前忙後,將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換來的不是他的讚賞,而是理所當然般的享受。
不止如此。
妻子週末有事,將孩子交給他帶,明明走之前都交代好了注意事項,可孩子還是因為花生過敏進了醫院。
這時候的劉洋,對著急趕來的妻子破口大罵。
“你怎麼不看著點她?”
“瞎折騰什麼?”
明明是自己的錯,卻將責任盡數推到妻子身上,任誰看了都火冒三丈。
等到自己母親住院,妻子趁著中午休息的時間趕來送飯,沒想到劉洋非但不感謝,又是一頓指責:
“你怎麼中午才來照顧我媽,你應該一大早就來。”
“你就不會請假嗎?”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責、挑剔,不斷消耗彼此情誼的同時,也將妻子越推越遠。
細想想,人非聖賢,孰能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