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才明白,和兄弟姐妹的子女不要走得太近
親戚關係,牽一發而動全身。
當你和姑姑伯伯、表姐妹聯繫時,稍有風吹草動,就傳到了父母的耳朵裡,接下來就只能聽父母的教訓。
任何一句話、一件事,繞一個彎,又會回到你身上,讓你麻煩不斷。
侄子侄女是兄弟的兒女,本應視如己出。但事實證明,還是內外有別。外甥是姐妹的孩子,也適合同樣的道理。
人到中年,生活很難,但自己作為長輩,仍舊要撐起一片天。事實卻不會根據你的想法去運作。
01
和侄子、侄女走得太近,也許是一場災難。
《八洞天》裡有這樣一句話:“可憐猶子終非子,望彼幫身反害身。”
順著這句話去解讀,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
明朝直隸有一個富商岑鱗,因為弟弟和弟嫂過世,收養了侄兒岑金。
當岑金十幾歲時,岑鱗就帶著他一起做生意,在本地買毛毯等;還定下了一門親事,所有的開支,都是岑鱗承擔的。
岑金結婚後,偷偷把店裡的客戶拉攏,形成自己的生意圈。接著提出分家的要求,自己開了店鋪。
更可惡的是,岑金到處宣揚,說:“這些年,幫伯父看店鋪,沒有拿過一分錢工資。”
《三字經》裡有這樣一句話:“謝道韞,能詠吟。”
東晉才女謝道韞,小時候很長時間,寄養在伯父謝安家。謝安是當時的名臣,有錢有勢,也很注重教育。
有一天,謝安問晚輩,下雪是什麼樣子。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 此後,《三字經》就記下了她賦詩的才能。
謝道韞長大之後,嫁給了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因為婚姻不太協調,她在謝安面前,多次抱怨。
不管是小說裡的人物,還是歷史中的人物,都說明了一個事實:
把兄弟的兒女當成自己的兒女來供養,不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甚至會反目成仇。
人心隔肚皮。人情也是一樣。
隔了幾張肚皮的親人,如果住在一家,是無法百分百消除隔閡的。
如果不能及時拿出好的辦法,親人關係會變得很糟糕。
遠香近臭的道理,我們不得不知。
02
把侄子、侄女當成普通親戚,自己才能活得更好。
從長輩的角度來看,你不能徹底和侄子侄女斷絕關係,也不能和他們走得很近,又應該如何相處呢?
任何時候,你都要保持適度的冷漠,並就事論事,不能因為親人關係,亂了自己的生活。
其一,關於禮金 ,適度比其他親戚更豐厚一些,就行了。
很多中年人認為,對侄兒侄女好一些,多給一些紅包,一準沒錯,這樣做也能改善兄弟姐妹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