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父母,是最頂級的積德
這時候,我們就該像父母曾經幫助我們一樣,耐心地去幫助他們。
這樣,他們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當那個曾經教會我們“1+1”的人,需要我們幫助時,
才會更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意義,不僅是傳承,還是“反哺”。
03
當你成了安慰者
小時候,媽媽總會拍著我們的肩膀,告訴我們這沒什麼大不了;爸爸也總是鼓勵我們,跌倒了那就爬起來。
但突然有那麼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角色互換了。
他們也會因為一件小事兒而自責不已,而我們則變成了那個安慰者,會對他們說沒關係。
網友H曾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一個月,她父親的話費超標了,平常50塊就封頂的人,那個月話費竟然高達370。
在繳了話費後,父親自責不已,說這錢幹啥不好啊,偏偏奉獻給了移動。
最關鍵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怎麼就花了這麼多話費。
H一看,原來,父親是忘了開wifi。
在家刷小視頻,不知不覺就刷爆了話費。
這又引起了父親的自責,一直在說自己老糊塗了。
H,忙著打哈哈,說自己也犯過這樣的錯,只是不好意思和家裡說。
還調侃自己是個小糊塗,爸爸是個大糊塗。
隨後,H教了父親怎麼開wifi,怎麼換套餐。
老爺子也慢慢看開了這事兒。
俗話都說老年人是老小孩,人越老似乎就越還童,甚至情緒也會因一點兒小事兒而出現不小的波動。
子女要做的,不是指責,不是抱怨。而是要反過來當個安慰者,去給他們分析原因,去給他們解決問題。
要知道,這世上最需要溫柔和鼓勵的,其實是一度被我們忽視的父母。
04
當你開始嘮叨父母
小時候,總是嫌爸爸媽媽嘮叨。
什麼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管幹啥,似乎都會被兩雙眼睛盯著。
但年紀大了,卻發現自己也成了那個嘮叨的人。
看見爸爸喝酒,我們會說兩句;看見媽媽吃剩飯,又會說兩句。
網友溫水蟲說,自己現在每天都會嘮叨老媽。
讓她別玩那麼長時間手機,讓她每天吃個雞蛋,讓她要注意運動。
網友susu說,在父母面前,自己也成了愛嘮叨的一個人。
天冷了,會提醒他們多穿衣;天熱了,會提醒他們多通風。
疫情嚴重那段時間,會提醒他們少聚集;日常生活中,又會提醒他們多吃水果,多吃蔬菜。
或許不僅是他們,生活中的每個你我他,似乎都在慢慢改變。
從小時候的過分自我變得關心父母,從一開始的有些自負變得溫柔豁達。
在我們變得嘮叨的那一瞬間,就開始理解了父母。
曾經的他們,也是希望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全部交給我們,只是在我們耳朵裡變成了嘮叨。
但這所有的嘮叨背後,其實都是愛意的氾濫和洶湧。
《我的女兒90歲》的作者吉娜·柯樂蒂說:
“人生的道路行走不到一半,引路的人便由父母換作了自己。
他們活成垂老的’小孩’,而你則由子女成長為嶄新的’父母’。 ”
我們這一生,似乎總是如此。
有年少時的天真,就有成熟後的穩妥;
有享受父母照顧時的溫暖,也有為父母付出時的奉獻。
而和父母交換角色的那一瞬間,我們似乎才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義,其實是愛的流動和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