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改變命運的6把鑰匙,你一定要知道

《哈佛家訓》:改變命運的6把鑰匙,你一定要知道
2023-09-18 檢舉

培根說,易怒是一種卑賤的素質,受它擺布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

在人生的賽道上,最后決定輸贏的,從來不是能力的高低,而是你對情緒的控制力。

控制住了情緒,才能掌握好人生。

《哈佛家訓》里,有一則林肯的軼事。

一天,陸軍部部長斯坦頓怒氣沖沖地來到林肯總統那里,指責一位少校公開頂撞他。

林肯建議斯坦頓立即寫一封信回敬那位少校。

斯坦頓立刻寫了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后拿給林肯看。

 

林肯看后說:「寫得不錯,要的就是這個!」

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裝進信封里時,林肯卻叫住他,說:「你要干什麼?」

「寄出去呀。」斯坦頓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快把它扔到爐子里去。

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其實寫的時候你已經解了氣,現在感覺好多了吧。」

聽了這話,斯坦頓如夢初醒,他的怒火瞬間煙消云散。

梁秋實曾說: 「血氣沸騰之際,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逾分,于人于己都不宜。」

 

任由情緒肆虐,人就會淪落為非理性動物,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懂得控制自己,避免被壞情緒所裹挾,自然能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

面對現實中的種種不快,保持理性與克制。

當你的情緒穩了,凡事冷靜處理,才能牢牢掌握生活的主導權。

5

少一點拖延,多一點行動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種情況:想去健身、想讀一本書、想把手頭的工作立馬干完。

但事到臨頭,總一拖再拖,最終什麼都沒做成。

富蘭克林說, 如果明天你有什麼事要做,最好現在就開始。

拖延只能一點點吞噬斗志,說干就干,那些美好的想法,才能一一實現。

《哈佛家訓》里有一篇運動員漢密爾頓的訪談。

在世界花樣滑冰史上,漢密爾頓是一個傳奇人物。

 

他曾在1981年到1984年中,連續四次獲得世界冠軍。

而在談及自己的成就時,他說:

「我只是把握住了每一分每一秒,一旦確立目標和方向,我就會立即付諸行動。」

漢密爾頓回憶說,在他年幼時,總看到自己的母親非常刻苦地讀書。

當時母親是一名中學教師,不過卻一直想要去大學任教,為此她一直在自學。

漢密爾頓曾問母親,為什麼那麼拼命地看書,明天看不行嗎?

 

母親卻意味深長地說:

上天給你的生命是有限的,并且無時無刻不在減少,因此一旦你準備行動,就必須好好利用每一分鐘。

聽了母親的話,漢密爾頓受到很大的啟發。

長大后,他想成為運動員,于是他爭分奪秒地練習技術,最終成為世界冠軍。

很認同一句話: 「平凡和卓越之間,只隔了一個立即開始。」

無論多麼艱巨的事,先做起來,是找到答案、實現破局的唯一捷徑。

正所謂: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心有所想,請立即行動起來,別猶豫別松懈,一步步去接近你想要的目標。

 

 

6

少一點自卑,多一點自信

《哈佛家訓》里有篇文章,介紹了意大利著名女星索菲亞·羅蘭的成長經歷。

16歲時,索菲亞去參加第一次試鏡。

當時攝影師、造型師、化妝師都評價說她的鼻子太大、嘴唇太厚。

于是,導演建議她去做整形,將整張臉做成符合大眾審美習慣的模樣。

可是索菲亞卻拒絕了,她告訴導演,這樣的鼻子和嘴唇正是自己的特色,她欣賞這樣的自己。

 

當時,很多人都說她太驕傲,竟然連導演的意見都不聽。

然而導演卻因此而越發地注意她。

一次,導演想聽聽她對自己的長相有何評價,索菲亞自信地說:

我的鼻子和嘴唇確實與眾不同,但是我為什麼要和大多數人長得一樣呢?

我愿意保持本來面目,我相信一個人想要被別人接受,一定要先認可自己。

 

索菲亞成功說服了導演,順利進入演藝圈。

此后,憑借自信的魅力,她迅速走紅,并且獲得了奧斯卡影后、戛納影后等各種榮譽。

蕭伯納曾說: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自信的人往往擁有充盈的內心,即使身處沼澤泥潭,依然不忘初心,能夠無畏前行。

人生之路,荊棘遍地,要學會肯定自己,欣賞自己。

在經歷生活的起承轉合后,依然要用自信的神態,堅定的步伐,去跋山涉水。

 

戒掉自卑,你才能用滿滿的信心,將往后的日子,經營得熠熠生輝。

 

作家汪小紅說:

《哈佛家訓》中的每個故事,生動有趣之余,卻又包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它們能夠讓我們從一滴水中看透大海,由一縷陽光洞察整個宇宙。

處于低谷的人,可以從中得到破局的力量;正在迷茫的人,能夠從中窺見成長的秘籍。

讀懂以上6個故事,幫你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從現在開始,把命運牢牢握在手中,用哈佛的智慧,去點亮自己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