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誰向你借錢,別急著問“藉多少”,學會這3招,關鍵時用得到
有一次我弟弟在微信上找我借錢,我都準備轉帳給他了,結果他來了一句「過幾天還你」。我立刻知道弟弟的微訊號被偷了,就把騙子痛罵了一頓,因為我弟弟借錢從不提什麼時候還錢。
——幽默與漫畫,《讀者》2023年第11期
相信不少人有過被借錢的經歷,其實自己內心並不是很想藉,但礙於面子、情分等,又不得不借。
等到自己急需用錢的時候,還不好意思開口催促對方還錢,害怕因此跟對方交惡。
到最後,是幫了別人,可給自己拉了仇恨,費力不討好。
這錢啊,真可謂是感情的驗證者、關係的試金石。
今天就教你三招,關鍵時候用得到。
詢問對方借錢的真正原因
演員馬伊琍曾在談話節目《圓桌派》上提到自己被閨密借錢的經驗。
有一次,馬伊琍的閨密開口求她:
“親愛的,能藉我50萬嗎?我想投資個項目,缺錢。”
馬伊琍馬上表明自己的立場,果斷搖頭:“不行!”
其他嘉賓有點吃驚,說:“你借她50萬也沒什麼吧?她可是你的朋友啊。”
馬伊琍擺擺手:「我覺得閨密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不涉及金錢。你有10塊錢就買8塊錢的東西,除非你住院沒帶錢,我可以救你,救急但絕不救窮。
有太多人在這上面栽過跟頭,本來挺好的兩個人,硬是因為錢鬧成了仇家。
所以,在別人管你借錢的時候,問清楚對方借錢的原因遠比上來就問藉多少重要。
俗話說得明白:“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借親不借疏。”
誰都難免會碰到急事、難事,若是原因合適,是可以酌情相助的,但若借錢的原因不當,哪怕關係再好,也得果斷拒絕。
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保護自己。
曾看過的一個關於借錢的調查,結果顯示:
借錢後足額歸還的人,只佔24.2%,不到四分之一;借錢後,「表面還好,但已經不再相信對方」的人,竟然高達八成,還有7.2%的人選擇斷絕往來。
如此看來,借錢這件事確實是很難過的。
也正因如此,老話才說「親兄弟也要明算帳」。
律師就建議,借錢的時候,打好藉錢並註明利息,這樣對雙方都好。
要知道,那些與你真心相待的朋友,是不會因為這點小事和你生氣的,並且他們很樂意通過這種方式來維護你們之間的感情。
看對方是否真的值得信任
猶太人有一句至理名言:
“不要藉錢給朋友,除非你不想要這個朋友了。”
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中有這樣的一個片段,頗具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