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人,都懂得這3種「適可而止」!

有福之人,都懂得這3種「適可而止」!
value101 2024-07-16 檢舉

喋喋不休亂八卦,閒言碎語惹禍端。

作家梁實秋說:“有說話自由的時候,還是少說廢話為宜。”

真正的君子說話先過腦,言談有重點,直擊要害。

《三國演義》中最出名的片段之一就是諸葛亮「舌戰群儒」。

他之所以能以口舌取勝,辯得對方啞口無言,是因為他抓住了江東群儒的一個「死結」──他們都是儒士,必須恪守「忠孝仁義」。

因此當文臣之首昭諷刺劉備一敗再敗的時候,諸葛亮就用了劉備「攜民渡江」來反駁他,稱劉備之所以會敗,是因為有仁義之心,不忍心拋棄百姓。

張昭以名儒自居,在諸葛亮已經佔據了「仁義」這個高地的情況下,張昭沒辦法反擊,要不然就是「欺師滅祖」了。

虞翻認為曹操兵力雄厚,迎戰不可取,只能求降。

諸葛亮也是一語中的地指出,劉備兵少,戰敗還情有可原。但江東人傑地靈,不打就降會壞了名聲。

這些儒家最在意名聲,虞翻當即無力反駁。

打蛇打七寸,說話抓重點,諸葛亮看清對方的弱點,每一聲回擊都是強有力的。

大巧若拙,大辯若納,那些看起來好像語言遲鈍的人,有可能才是真正有智慧、會說話的人。

多餘的言辭,相當於畫蛇添足;言簡意賅的表述,更容易事半功倍。

 

來源:視覺中國

 

做事能節欲:不放縱自己,懂得知足

馬克吐溫曾說:“慾望就像借貸,開始時像朋友,終究變成了令人窒息的債務。”

人性裡的貪欲是無窮無盡的,越是如此越是懂得克制。

切不可為了取悅自己的頭腦,而放縱自己的慾望。

明朝名臣海瑞,一生清廉自守,不為五斗米折腰。

他深知慾望之害,故能堅守理性。

其清廉之風,至今仍為世人所傳頌。

人的一生,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對此要懂得取捨,不能貪得無厭,欲壑難填,不知道節制。

低級的慾望,透過放縱就可以獲得;高級的慾望,卻需要透過克制來實現。

唐玄宗李隆基的前半生勵精圖治,專注國家大事,使唐朝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創造了“開元盛世”。

而後半生,李隆基逐漸放棄了對慾望的控制,開始沉溺於享樂。

追求物質享受和美色,荒淫無度。

最終,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

那些讓我們上癮的低級慾望,都在悄無聲息地耗費著我們的寶貴精力。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獎勵系統”,例如人類喜歡吃甜食,一吃到甜食就會觸發“獎勵系統”,讓人更想吃。

長期沉迷於低級慾望,就會像溫水裡的青蛙,不知不覺中,被消耗殆盡。

不受控制的慾望是幸福的敵人。

有調查顯示:不與別人比高低,其幸福感將是高收入帶來的幸福感的5倍。

所以,知足斂欲才會收穫長久的滿足。

外在的繁華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浮華,內在的知足才是曠日持久的富足。

學習恰到好處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才能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修得清歡、守得心安。

 

來源:視覺中國

 

木頭燒過了不叫炭,而是灰。

愚鈍的人常常不懂節制,貪圖一時之樂;大智的人知道適可而止,謀求深遠的福報。

節食,身體健康:一日三餐,不偏不棄,多素少蕎,搭配合理。

慎言語,交往無憂:不說廢話,不惹人厭,言談有益,避免禍端。

欲有度,煩惱減少:過度放縱,慾望奴僕,懂得克制,慾望主人。

正所謂「功不求盈,業不求滿」「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醉處」。

凡事學會適可而止,便能得自在、得圓滿,收穫滿滿的福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