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人暴跳如雷,對外人和顏悅色的,往往是這3種人
因為有恃無恐,所以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對親人大發雷霆。
殊不知,這種行為只能讓親者痛仇者快,最終傷害的是真正在乎你、愛你的人。
《讀者》雜誌中,刊登過這樣一段話:
欺軟怕硬,弱肉強食,是兇惡的狼性;尋求援助,相互協作,是與狗同有的友善的天性;而同情和關懷弱者,則是人性中特有的慈善的一部分。
——《競爭與協作》(《讀者》2008年第18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欺軟怕硬,人皆有之,然而,在和親人相處時努力克服這種傾向,是一種難得的善良。
來源:視覺中國
過於負責的老好人
《讀者》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曾對老好人這一名詞做了極為精彩的闡釋,其中一句這樣說道:
老好人與諂媚者不同,雖說也難免行些逢迎之事,但都不是計謀,尤其沒有對權力與物利的期冀,否則人們會直接叫他壞人的。
——《老好人》(《讀者》2016年第19期)
老好人,又叫濫好人。總的來說,這種人人緣較好,所在之處也往往一團和氣,頗受別人歡迎。
可是,當一個老好人變得過於「盡職盡責」時,對他的家人來說,卻不見得是好事——他把最好的那一面都給了外人,對親人卻多少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他們可能會被評價為“道德高尚”,可是這種高尚卻往往是以犧牲家人的利益為代價的。
我有一位好朋友,常跟我講他家裡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個非常典型的老好人。因為家中條件不好,沒能念大學,文學素養卻很高,行事頗有君子之風。
他們家的家族觀念比較重,他父親並非家中長子,卻自認要承擔足夠的家族責任。
他的兄弟們境況都比他好,卻常常來他們家借錢──不還的那種。
最重要的是,朋友父親做這一切的時候從來不會跟家人商量,這讓朋友非常生氣。
朋友的父親在這種好人的氣氛裡有點迷失自我,最誇張的一次,他瞞著家裡給兄弟貸款30萬,即使他自己賺錢都困難。
朋友家現在還一家人住在狹小的房子裡,每次想到這些事,他都恨極了父親。
做一個老好人,從道德層面上來說是值得表揚的,因為他們傳播、實踐了善意;然而,一旦這種老好人的責任意識過於強烈,最終受委屈的只能是身邊的家人。
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他們為與自身無關的事耗費了大量心力,就會在親人面前卸下這種「完美」的偽裝,常常口不擇言、遷怒於身邊的人,態度甚至比對待陌生人還要差。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老好人,意識到這一點,就積極地謀求改變,學會珍惜身邊人吧。
畢竟,你無法依靠那些為了維護形象的高尚和慣性的善意來度過餘生,只有最親近的人,才會體諒你的疲累、憐惜你的困境。
來源:視覺中國
寫在最後
有人說:“我們最壞的脾氣都給了最愛我們的人。”
確實如此。
因為有恃無恐,因為堅信親人不會離我們遠去,我們一邊索取,一邊嫌棄,卻很少正向表達、真心感激。
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愛己如愛人」的概念,是說要像愛別人那樣愛自己,前置自己的需求,安撫好自己內心的小孩兒。
在和親近的人相處時,其實也可以秉持「愛己如人」的理念──對親人和顏悅色,而不是反過來。
從今天開始,願我們都能理順親人與外人的邏輯關係,不讓真正愛我們的人委屈,這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