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嘴笨的進)

會說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才華(嘴笨的進)
value101 2024-07-17 檢舉

說話的內容大同小異,說話的技巧千差萬別:「沒空」與「我有事」相比,後者更有教養;「隨便」與「聽你的」相比,後者更暖心。

 

——言論,《讀者》2023年第10期

朱自清在《說話》中寫道:

「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許多人說了一輩子話,沒有說好過幾句話。」

說話簡單,會說話卻不簡單。

為什麼有的人聊天讓人如沐春風,而你開口就自備冷場效果?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有的人表達清晰,而你卻詞不達意,造成諸多誤會?

說話,人人都會;聊天,你真的會嗎?

6個讓你更受歡迎的溝通技巧,提升人際關係、有效率解決問題、輕鬆化解衝突。

 

來源:視覺中國

 

營造輕鬆氛圍,找個好話題不談

輕鬆愉悅的談話氛圍可緩解人的緊張情緒,好的聊天話題讓生疏的關係破冰回溫。

聊天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在雙方熟悉的領域找話題,才能觸發表達欲,有相見恨晚之感。

就像是打電話,號碼正確,訊號在同一個頻道,才能暢聊。

成功的對話往往建立在共同興趣之上。

你可以透過寒暄和提問來探索對方的興趣點,從而找到共同話題。

從詢問對方最近的旅行經歷、喜歡的電影或音樂、熱衷的運動等輕鬆的話題開始。

尋找相似之處,彼此才能融洽,圍繞著興趣點展開,也能使對方感到愉悅。

如果某個話題開始變得沉重或無聊,可適當轉換話題,保持對話的活躍感。

向對方提問,也要選擇開放性問題,給對方更多發揮空間。

而不是只需要對方回答「是」或「不是」就結束話題。

方法也簡單,根據你們正在聊的話題或對方分享完事情后,繼續問「為什麼你會想做這個?你是怎麼做到的?」等等。

讓對方繼續說下去,興許還能找到更多好的話題。

 

來源:視覺中國

 

耐心傾聽,不插嘴,不說教

有人說:“寧可沉默得像個傻子,也不要一張口就讓人認為你是傻子。”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人,特別喜歡插嘴,身旁兩人交談,他會不時地插一句;

別人和他溝通,他會打斷,總是愛過度表現自己,不懂克制自己的表達欲。

聽人說話,務必有始有終,先聽完,再發言。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師弟從外地回到寺裡後,跟師兄談心事,主要想訴說煩悶情緒。

但這位「熱心」的師兄聽完就開始“好為人師”,諦謔教導了師弟一番。

結果,師弟不但沒領情,反而拂袖而去,兩人不歡而散。

師兄也感到委屈,就把此事報告給師父。

師父說:“有時候,傾聽比說話更重要。你豎起耳朵聽他說就可以了。”

少說教言辭,不要好為人師,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別人的經驗。

就像考試答題一樣,我們總是要先審題後作答,而不是已讀亂回;

我們也不能回答別人的試題,好心幫忙卻未必全然是正確的。

做個合格的傾聽者,多點頭肯定別人說的話,少插嘴批駁別人的觀點。

懂得恰當回應,彼此才能相去甚遠,久處不厭。

 

來源:視覺中國

 

穩重表達情緒,戒浮躁,少抱怨

《週易》有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心浮氣躁,說話不過腦,誤會少不了,禍事會上身。

你的話應該像黑夜裡的星星,而不是除夕的爆竹。

柔和的語調,自然的語速,嘩啦道來地訴說,讓人更舒服。

產生分歧時,不要動怒,衝動時說的話往往是傷人的利劍。

成年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慎重表達,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開口先過腦,三思而後行,過急則反。

無論心亂心靜,都要慢慢地說,才是聰明人的言談之道。

人對於抱怨的詞語,天生就有一種排斥感。

每個人都不該是別人的情緒垃圾桶,抱怨的話也要少說。

當聊天過程中,負能量滿滿,彼此都會不舒服。

你可以偶爾向朋友或親人展露情緒,這是解壓的途徑。

但不要頻繁地抱怨,給自己消極暗示,給身邊人負能量。

不要做“祥林嫂”,保持好心態,內心要強大,有情緒學會自己消化。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