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這幾件事上保持沉默,說明此人不簡單
當你停止用言語來填補空虛,就會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浮出水面:交談讓人們必須不停地轉動腦筋,從而安全地避開自己的情緒,但沉默就像清空腦袋裡的垃圾。
——言論,《讀者》2024年第6期
蔡康永曾說:“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是平靜。”
深以為然,自古以來關於「靜」的智慧就不勝枚舉。
諸葛亮所說的寧靜以致遠,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那些能夠經常保持「靜」的人,往往更能從容不迫地解決現實困境。
靜則生智,出路常藏在靜中。
就像《讀者》上的那句話:
當你停止用言語來填補空虛,就會有一些重要的東西浮出水面:交談讓人們必須不停地轉動腦筋,從而安全地避開自己的情緒,但沉默就像清空腦袋裡的垃圾。
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能在這幾件事上保持沉默,就越表示此人不簡單。
怒時不言,憤怒時守好嘴巴
《小窗幽記》中曾有一言:“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很厲害的棋手,與人論棋從未輸過。
某日,一人登門拜訪,開口便問棋手:“說你很厲害,那我想問你,你能一眼看出這個棋盒裡有多少枚棋子嗎?”
棋手想了想,說:“一共361枚,其中黑子180枚,白子181枚。”
不料客人聽後哈哈大笑起來,得意揚揚地亮出藏在手裡的一枚棋子,說:「你錯了,原來你也不過如此,哪裡是361枚,分明是360枚,還號稱自己最懂棋。
棋手的弟子氣得渾身發抖,和客人吵了起來,眼看就要動手打人了。
棋手趕忙上前製止,並對客人平靜地說:“是我技不如人,您可以走了。”
客人哈哈大笑,滿足地轉身離去。
弟子很是疑惑,問道:“師傅,那個人一看就是無理取鬧,故意找事,您為何既不生氣也不爭辯?”
棋手回答:
「既然你知道他是無理取鬧,又為何要與他爭論呢?即便爭贏了,也只是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破壞自己的好心情。”
俗話說:“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永遠不要和不同層次的人爭辯,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看待問題的。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會站在某個角度說服別人,而是在堅持自己的同時,也能尊重別人的立場。
很認同林語堂的一句話:“生氣時,寧可少說一句,也別多言一字。”
越是憤怒時,越要守住嘴巴。
怒時不言,先把情緒處理好,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要知道,位置不同,少言為貴;認知不同,不爭辯;三觀不合,浪費口舌。
最令自己舒服的狀態就是,和志趣相投的朋友徹夜長談,對話不投機的人,一笑了之。
來源:視覺中國
敗時不喪,困境時守好氣度
我想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十幾歲時,上台回答個問題都會臉紅心跳,生怕自己說錯了丟臉,也因此錯過了很多運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