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在這期間,好朋友馬夢得不離不棄,始終如一,陪他度過了這段難熬的歲月。
同鄉巢谷,從四川眉州遠道而來,特意來做他孩子的塾師。
蘇軾曾說:“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正是有了這些志趣相投的朋友,蘇軾才能走出人生低谷,重拾生活的熱情,融入當地百姓。
放眼身邊,有些人因眼前一點小得失,就鬱鬱寡歡,心灰意冷。
工作暫時受阻,頓覺前途渺茫,沒有勇氣重整旗鼓;
家庭產生矛盾,只會煩惱頹廢,任問題越積越深;
感情受到挫折,只懂怨天尤人,無心修復和經營。
這世上,風光得意總是僥倖,疾風驟雨才是人生。
就算命運的重錘無情地砸向我們,都不應失去對生活的熱愛。
唯有如此,才能享受遠山長天的遼闊與富足,活得志趣盎然。
滿肚不合時宜,唯有初心不改
蘇軾十歲時,母親程夫人給他講述《范滂傳》。
說到范滂不畏強權,為民請命時,小蘇軾大為感動,立志要做像范滂一樣的人。
程夫人甚是欣慰,笑著說,你要做范滂,我就可以做范滂的母親。
自此,蘇軾潛心學習,無論得意失意,惜民愛民,初心不改。
宋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朝廷分為新舊兩黨。
蘇軾從施政角度,就事論事,對兩方都不滿意,於是被兩黨接連打擊。
熙寧四年,新黨得勢,蘇軾抨擊新法弊病,被王安石排擠,遠赴杭州。
元豐八年,司馬光主政,不論是否對百姓有利,對新法全盤否定。
蘇軾上書斥責舊黨,又被舊黨排擠,再度外放。
此後數年,新舊兩黨都排擠蘇軾,無論哪方得勢,蘇軾都躲不掉被貶的命運。
一次,退朝回家,蘇軾指著自己的肚子問身邊人,這裡面都是什麼。
有人說,是學富五車;有人答,是足智多謀;蘇軾沉默不語。
只有朝雲直言不諱地說,一肚子違經背道、不合時宜。
蘇軾聽完,哈哈大笑,頗有一番自嘲和得意。
蘇軾這一生,其實有很多次可以平步青雲、逆天改命的機會。
但他始終不為功名所動,在泥沙俱下的朝堂上,以一腔孤勇對抗當權者。
即使顛沛流離、淪落天涯,可無論身在何方,蘇軾從未變過。
他始終是那個立志要做范滂的翩翩少年。
現實中,多少人走著走著,就迷失了方向,忘卻了來時的路:
畢業後,隨波逐流,找個朝九晚五的工作,拿著穩定的薪水,日復一日的生活;
三十歲,盲目跟風,匆忙買房結婚,渾渾噩噩走進圍城,卻一地雞毛;
看見別人考職稱、學副業,自己也不甘人後,卻從未想過究竟要什麼。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真正的成熟,不是人云亦云,跟隨大眾的腳步,而是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守住心靈的澄澈,維護自己的本心。
2000年,蘇東坡被法國《世界報》評選為“千年英雄”,全球一共12位,他是唯一入選的亞洲人。
人生這艘跌宕起伏的船,載著蘇軾嘗盡了世間冷暖,但他始終樂觀豁達,活得恣意瀟灑。
就像他說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我們經歷失敗,陷入低谷期;與親人分離,傷心欲絕時,不妨學學蘇軾,以一顆從容釋然之心,活出“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
縱然生活坎坷艱辛,只要心懷赤忱,就能春風化雨,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