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不孝順的子女,其實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長大後不孝順的子女,其實是父母培養出來的
value101 2024-08-26 檢舉

放棄對生活的掌控權。但每個成年人都有權利生活在讓自己有掌控感的環境裡,兒女不應該因為孝順而犧牲掌控權,父母也不能為了家庭和諧而放棄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權。你應該知道,你的生活也會遇到危險和風暴,你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人際關係也需要舒緩,否則一切都會瓦解。

 

——三川玲,《讀者》2024年第16期

《詩經》有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意思是,我可憐的父母,撫養我長大成人太辛苦。旨在告誡子女,要牢記父母恩,回報父母情。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也是“百善孝為先”,例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等。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被子女孝順,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溫馨和諧。

追根溯源,那些子女長大後不孝順、晚年淒涼的老人,某種程度上也是自己造成的。

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因果循環,親情亦然。

 

來源:視覺中國

 

子女不孝,父母沒有給足夠的愛

「那麼厚的一沓錢裡頭,你從來都沒有抽出過12塊錢為我買過一個小蛋糕。」前不久,一位女孩對著鏡頭哭訴自己的成長經歷,看哭了很多人。

據女孩敘述,小時家貧,每次過生日想要媽媽買12元的小蛋糕,媽媽都會斷然拒絕。

給她的回答永遠是:“你一個小孩子過什么生日,12塊太貴了,都夠我們買好幾天的菜了。”

懂事的女孩體諒媽媽的不易,每天會早起一個小時,幫在網咖裡當清潔的媽媽打掃衛生,擦桌子。

辛苦工作一年後,賺了厚厚的一沓錢,但媽媽並沒有給自己買小蛋糕,而是把錢給不務正業的表哥買了車。

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女孩的心。她不明白,明明她很懂事、聽話、學業成績優秀,為什麼媽媽不重視自己,不愛自己呢?

長大後,她終於有能力為自己買一個漂亮的蛋糕了,但童年缺少的愛很難彌補。

很讚同一句話:童年不被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感知是敏銳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她產生深遠的影響和記憶。

在女孩內心深處,埋怨了媽媽不愛自己的種子,長大後,必然是對父母少愛多恨,埋怨多於感恩。

類似的事情,在社會新聞上也是屢見不鮮:

在法院的調解室裡,工作人員指著女孩問一個老頭:「你認識她嗎」?老頭說:“不認識。”

工作人員又問女孩:「你對他有印象嗎?」女孩說完全沒有。誰料,老頭指著女孩喊道:“你必須贍養我!”

此刻,這個叫徐晶的女孩無比寒心,她被自己的親生父親告上了法庭,要求她給贍養費。面對著陌生的臉孔,徐晶感到既委屈又氣憤。

從小,父親就拋下了她和母親另組建家庭,沒給過一絲愛,一分撫養費,多年來態度冷漠,不見其身影。

如今,這位消失的父親已年老,一身病痛,無人贍養,便想起女兒來了。

此事報道之後,網友評論鋪天蓋地卻出奇一致地站在女兒這邊,堅決不能給這樣的父親贍養費。

未曾給予父愛,卻來索取養恩,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

孝順是建立在雙方自願且誠心的基礎上,才會顯得美好,不然就是還債。

 

來源:視覺中國

 

子女失和,是因為父母的“偏心”

人到晚年有沒有福氣,不是看子女多少,而是看子女和不和。

有人說十個手指都有長短,父母做到完全公平對待每位兒女也很難。

然而,做不到跟不想做是有本質的區別。

盡吾力則無悔矣,不盡力則悔之晚矣。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