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最深的3大人生定律,90%的人都不知道
朱綽盈本科、碩士均畢業於香港,熟悉當地法律,佔得天獨厚的優勢。
她無需多做什麼,獲得對戰名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她還是專程回香港拿相關的書籍給小夥伴,幫助有競爭關係的同伴熟悉法律條款。
回來後,又馬不停蹄地跟同伴討論案件,分享思路,梳理框架。
同伴們也不藏私,紛紛從不同角度提出看法、見解,拓寬思維,完善證據鏈。
在最終的對戰中,她的觀點清晰有條理,邏輯縝密、層層遞進,取得好成績。
很喜歡達爾文說過的一句話:
「世界上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或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可以適應變化的,能善用周圍的物資並合作來對抗共同的威脅的物種。”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有限,唯有通力協作,利用他人的力量彼此託舉,方可看得高、望得遠。
與其單槍匹馬衝難關,過險橋,不如跟旁人合作,共享利益,激發團隊智慧,發揮出「1+1>2」效果,獲得雙贏。
來源:視覺中國
毛毛蟲定律,打破思維惰性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伯做過一項實驗:
他把很多毛毛蟲放在花盆邊緣,頭尾相接,圍成圈,並在花盆不遠處,撒一些毛毛蟲愛吃的樹葉。
毛毛蟲一個接一個繞著圈走,一天天過去了,就算飢餓難扛,毛毛蟲仍固執地、不知疲倦地沿著前方路線行走,絕不脫離隊伍去進食。
最終,這些毛毛蟲因力竭和飢餓而死。
這就是著名的「毛毛蟲定律」。
守著固有的習慣,盲目跟隨,不進行思考和改變,就算僥倖逃脫劫難,有朝一日也會落敗。
人在處理事情時,用老方法解決現在的問題,無可厚非。
畢竟前人的經驗能流傳下來,總有一定的道理,但忽略外界的變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套用以往的方法,很容易摔跟頭。
跳出經驗主義的怪圈,走出“思維繭房”,避開死胡同,興許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方法。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富翁家中存放大量金條、房產證等,但他要出遠門談生意,巨額財富也不能隨身攜帶,放在家裡又不保險。
人們面對這種情況通常有兩種方法:放進保險箱,用大鎖鎖起來,但被盜竊風險很大;寄存託管,但要支付高昂的保管費用。
富翁兩種都不想選,反覆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有一天,他在街上看到一塊「抵押貸款」的招牌,靈機一動:是否可以把身家錢財當作抵押物抵押,進行貸款。
詢問業務經理,結果還真能這麼辦。
於是,他把價值約100萬元的錢財進行抵押,貸款10萬元。
看似白白支付了利息,但其實他以最少的代價獲取了最大程度的財產安全保障。
不給自己設限,拒絕人雲亦雲,打破思考框架,嘗試逆向思考,用自己的腳走自己的路。
如此,才能以昂揚進取的姿態去迎接人生下半場,活出自在。
在《讀者》雜誌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在沒有明確方向和目標的情況下,你所做的努力大多是無效的。留在原地,反倒可能是最可靠的方法。”
《讀者》封面攝影:芝逸
成功有時很難,無數人在半途折戟沉沙,無功而返。
成功有時也沒有那麼難,在原處悄然磨礪好本領,用新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集合週邊之力。
長此以往,你便會踏出一條康莊大道。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手持這三條定律,叩開凱旋之門,迎接廣闊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