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再看《山月記》:打工人的矯情,都是病
有這麼一本書,介紹很有趣——
“此書專治文藝青年糾結虛無,疏肝理氣,藥到病除。”
這本書,名叫《山月記》。
書中的故事多取材自《左傳》《論語》《西遊記》等古典名篇,但故事中所說的人和事,在今天看來,依舊讓人深有感觸。
其中,《山月記》裡的開篇,稱為東方的「變形記」。
它講述了唐代李徵的離奇經歷。
李徵本是天之驕子,但他不願在官場卑躬屈膝,又不願意為夢想付出努力;不甘心自己混得太差,又沒付出行動徹底改變什麼……各種糾結和抑鬱,讓他最終幻化成猛虎,消失在了世間。
李徵的遭遇,像極了職場打工人的寫照。
一邊不甘現狀,一邊又覺得努力沒用,卷不動也躺不平,庸庸碌碌混到中年,最後才發現:
綁架自己的,不是枯燥的工作,不是遇到的挫折,而是自己的矯情。
工作中的內耗,原來大多都是自找的。
1
《山月記》中,有段話戳中了許多人: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與瓦礫為伍。」
這段話是故事主角李徵,飽嚐生活艱辛後的自我獨白。
故事還要從他少年時代說起。
李徵,少年博學,二十多歲就中了龍虎榜進士,被朝廷封為江南尉。
可是他天生狷介、自命不凡,只把江南蔚視為稗官賤吏,剛上任沒多久,就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辭官回鄉。
他以為,憑藉自己的才華,一定會成為李白杜甫那樣的大詩人。
但卻不知道,對於無錢無勢的打工人來說,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做夢的權利,光柴米油鹽就能把一個人的自尊摁在塵土里摩擦。
沒等熬出名,他的生活就已經家徒四壁、窘迫不堪,妻兒連飯都吃不起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等他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蹉蹌多年,竟一事無成。
回顧這段年少輕狂的時光,李徵幡然悔悟:
「我哪有什麼遠大的志向,我後悔那蹉跎的光陰,後悔那眼高手高的曾經的自己。”
沒經過職場毒打的年輕人,總是高估自己,為自己淺薄的才華沾沾自喜。
到了中年就會發現,不是工作配不上你,是你盲目地抬高了自己。
一個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網友是英語翻譯專業的高材生,第一份工作是在小公司做文案翻譯。
工作清閒、離家挺近、薪水也還行,但她像許多年輕人一樣,不滿意每天只做細碎重複的雜事,經常反問自己:「我真的只配乾這麼沒技術含量的工作嗎? 」
為了證明自己,她對領導者提了很多改革建議,對公司策略指手畫腳。
時間長了,領導的態度從“年輕人有想法很好”,最後變成“讓你幹啥就乾啥,別想太多”。
逐漸地,她自己也開始擺爛,常常遲到,連自己的基本工作都頻頻出錯。
一年實習結束後,公司沒有與她續簽,她竟然連這份曾經看不起的工作也沒保住。
時隔多年,網友經歷了職場沉浮,再回想當時年輕的自己,感嘆道:「那份工作確實不完美,但絕對沒有配不上自己。可惜那時自己太年輕,好高騖遠,沒法沉下心來做事,所以才會覺得處處都是委屈。
將自己看得太高,只會摔得更慘;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會期待落空。
作家蔡崇達寫道:
「能切實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的狂熱,而是務實的、謙卑的,甚至連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憐的隱忍。”
真正厲害的人,沒有沾沾自喜的優越感,也沒有不甘平庸的勝負欲。
因為他們知道,任何成就的獲得,都是需要經歷長時間的考驗和努力。
與其反覆糾結和內耗,不如儘早認清自己、認清現實,積蓄真正能夠改變的底氣。
2
有人說:“人到中年,最大的無奈,就是家境撐不起夢想,能力配不上野心。”
而書中的李徵,基本上都佔上了。
為了養家活口,他只能再次出門求官。
然而職場是現實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哪裡會等一個無權無勢的窮小子。
李徵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委身謀求比當年江南蔚更低的官職。
重回職場後,他發現世道早已改變了。
昔日那些不如他的同僚們,經過這幾年的苦熬磨礪,早已身居高位,官運亨通。
面對曾經瞧不起的凡夫俗子們,李徵現在只有點頭哈腰、言聽計從的份兒。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心中憂鬱悲憤沒有一刻平息。
終於在某一天,這些情緒使他徹底發瘋了。
書中寫道:“他從床上無端躍起後,口中莫名其妙地狂呼著奪門而出,突入漆黑的夜幕,一去不返。等回過神來,已然變成了一隻老虎。”
李徵變成猛虎,或許只是神話的演繹,但李徵的人生,卻是芸芸眾生真實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