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顏氏家訓》才明白:一個家庭是否興旺,原來早有定數
1. 教育子女-父母威嚴有慈,子女畏慎而生孝也。
百年家族,首重傳承。
《教子》列為家訓的第一篇。
顏之推提出:
父母對孩子要有威嚴又有慈愛,子女才會敬畏、謹慎,生出孝順之情。
這裡的孝順指的不僅是子女敬愛父母,還包括他們願意遵從父母的教導,學習禮儀和規矩。
若是父母教養不當,子女失去敬畏之心,就可能走上歪路,葬送一生。
書中舉了北齊武成帝的例子。
他溺愛小兒子瑯琊王,導致瑯琊王不尊重當太子的哥哥。
太子繼位之後,瑯琊王不知收斂,繼續肆意妄為,終於招來殺身之禍。
《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不能因為看孩子一時哭鬧心生不忍,就對孩子寵愛寬縱。
對孩子真正的疼愛,是早早立下規矩,教會孩子明辨是非,明白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如此,孩子長大後才不會行差踏錯,能在這複雜的人世間進退有度,取捨得當。
2. 親友交往-望深則易怨,地親則易彌。
這句話出自家訓中的《兄弟篇》,意思是:
對兄弟期望太高,就容易生怨恨。住在一起,可以親密溝通,就方便彌補誤會嫌隙。
這句話放在與親朋好友相處上,也同樣適用。
關係再近的親人,感情再好的朋友,也始終是獨立個體。
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取捨,沒有誰永遠能對我們有求必應。
對別人期待太高,只會讓別人為難,讓自己失望。
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相處有分寸,交往有技巧。
有誤會馬上溝通,有衝突及時化解。
這樣的關係,才能隨著歲月的累積愈發醇厚綿長。
3. 品格修養-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這句話出自《慕賢》篇,意思是一個人只要比我強,就值得敬重。
但很少人真正做到這一點。
顏之推在書中列舉了兩個誤解:
第一,是容易忽略身邊的賢德人。
因為與對方太熟,了解對方的缺點,就容易忽略對方的優點。
第二,是容易以身分認同論人。對於地位高的人,就虛心欽佩敬仰。
對於地位低於自己的人,不論其學識品行如何,都不屑一顧。
這番針砭之詞,正切中了今日許多人妄自尊大的弊病。
有格局肯上進的人,都懂得永遠抱著謙遜的態度,永遠保持空杯心態,
他們願意承認別人的優秀,努力發現身邊人的長處,再踏實學習。
每天只進步一點點,驀然回首時發現,你已經超越了過去的自己很遠很遠。
4. 學習立志-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可貴者,無過讀書也。
意思是累積錢財,不如有技能傍身,而最容易學習又最可貴的技能,就是讀書。
這是顏之推在亂世中的真切見聞。
他所處的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極為頻繁。
多少家族靠著軍事力量或政治投機一朝崛起,也有多少家族因為站錯隊一夜落敗。
顏之推親眼見到許多士族公子,在家族繁榮時不學無術、花天酒地,考試時就找人代筆。
靠著家族的關係,他們也能做高官。
但一遇到改朝換代,靠山作廢,這些士族公子就無路可走,甚至要替人養馬耕田來謀生。
反而是那些真正有學問有技能的人,即使家境平平,也能隨處安身立命。
這個觀點放到如今,意義尤其深遠。
現今社會,科技快速發展,產業迭代加劇,沒有什麼職位、平台能夠永遠依靠。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立足自身,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然後不斷讀書,持續深耕,永遠跟上時代的腳步。
時時刻刻保持進取的心態,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們都能如履平地。
5. 處世原則-腸不可冷,腹不可熱,當以仁義為節文爾。
在《省事》篇中,顏之推借用王子晉的話,提出一個有趣的命題:
幫人家煮飯,就會有飯吃。幫人家打架就會受傷。
所有的選擇,都有必須所承擔的後果。
我們每天面臨的問題形形色色,那麼怎麼能一直做對選擇呢?
《顏氏家訓》中所給的處世原則是:
心腸不可冷酷,但也不能太熱血上頭,應以仁義為標準。
人與人之間,最多的就是關係利害。
一個人心腸太冷,把利益算得太清,把自己看得太重,早晚會眾叛親離,遭人厭憎。
但若熱血上頭,不分青紅皂白,不顧自己的承受能力,一概攬事上身,就變成毫無原則的濫好人。
不但不能幫別人,還會給自己、給家人增添沉重的負擔。
世事紛繁,瞬息萬變,沒有誰能永遠看清真相,預知結果。
唯有以仁義為原則,秉承善良有底線。
才能在命運的迷宮裡走得坦坦蕩蕩,一路暢通無阻。
▽
清代學者孫奇逢說,家運之興衰,天不能操其權,人不能操其權,而己自操之。
一個家庭能否興旺,取決於家中每個人的努力,和這個家的家教、家風。
一千四百多年來,顏氏家族的傳承和繁榮激勵了無數世人,《顏氏家訓》也被一代代學者視為經典,反覆刊印、學習。
從今天起,讓我們謹記《顏氏家訓》中的智慧,修行本心,慕賢好學;以身作則,教育子女,樹立起良好家風。
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得到滋養,整個家也能在無常歲月中綿延興盛。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