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父親失聲,母親大聲,孩子無聲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父親失聲,母親大聲,孩子無聲
value101 2024-09-03 檢舉

仔細想想,的確如此。

幸福的家庭,良好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梁再冰曾談起自己的母親林徽因。

他們一家當年為了躲避戰亂,一路從北平逃到昆明。

路上歷經疾病、飢餓,但是林徽因始終微笑以對,幾乎看不到她生氣、抱怨的時候。

條件再艱苦,她都能溫和以對,唱歌、讀詩,盡力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樂趣。

她的情緒感染著梁再冰,也溫暖了那個戰亂中破敗流離失所的家。

梁再冰的童年、青年時代都伴隨著戰亂,但是母親的溫柔給了她巨大的安慰。

母親的心量,就是孩子的能量。

一位穩定平和,輕聲細語的母親,是一個家庭最珍貴的財富。

 

03

孩子無聲

《煙火人家》中有一個叫李衣錦的女孩。

她從小就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非常討人喜歡。

但當她上學之後,一切都變了。

父母擔心她學壞,對她嚴格管控:

她的朋友成績不好,父母堅決讓他們斷了聯繫;

在學生和人發生爭執,父母一味指責她以後不要惹事;

考試獲獎,父母卻怪她一點進步就沾沾自喜。

就這樣,李衣錦在父母的緊逼下,個性越來越懦弱:被別人欺負不敢反擊,遇到不好的事情,只會自己默默忍受。

放學回家也不再和家人互動,成了只會學習的機器。

短期來看,在父母的控制下,李衣錦變成了他們想要的模樣──安安靜靜的乖乖女。

但事實上,父母控制欲強,孩子的心路歷程一般是這樣的:初始順從,中途妥協,最後反抗。

當父母把孩子逼到退無可退的地步,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排斥父母所做的一切。

果然,被窒息的愛裹挾的李衣錦最終叛逆了。

她交了媽媽不喜歡的男朋友,去了離媽媽很遠的外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想逃離她的母親。

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段話:

「最殘忍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怕你。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被父母欺負,那他一定會被全世界欺負。

父母要允許孩子適當的頂嘴和叛逆,不要成為孩子的第一個霸凌者。

不要永遠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去指責批評甚至辱罵孩子,擺出一副我就是權威的姿態。 」

如果父母不願意去理解孩子的情感,不願意去理會孩子的訴求。

只會讓孩子成長為缺陷型人格,自卑,冷漠,甚至自閉。

好的家庭,沒有情感空白。

對孩子的情緒回應會像一縷光照亮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到被愛、被理解、被看見。

父母的及時回應,是孩子麵對這個世界的底氣所在。

家是什麼?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

「家是月光下的傾訴,夕陽裡的攙扶。

家是一份責任,一副重擔,也是真正讓你覺得溫暖、自由、放鬆的地方。 」

家中的氛圍,需要家人共同維護。

父親肯陪伴,母親有柔情,孩子有思想,才能親密無間,平穩穿越生活的風浪。

點個讚吧 ,把最多的真心,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