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隔閡不是別的,是認知隔閡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隔閡不是別的,是認知隔閡
value101 2024-09-03 檢舉

餘秀華有滿腔的才情,喜歡透過寫詩表達內心的情感。

但丈夫卻十分抵觸,認為寫詩就是不務正業,不能養家活口,甚至對其動輒打罵。

兩人平時也基本上不交流,完全像陌生人。後來餘秀華無法忍受,提出離婚,丈夫也只認為,餘秀華是嫌棄他窮。

絲毫不明白,餘秀華追求的是一個自由的靈魂,而不是連正常交流都做不到的伴侶。

 

所以你看,這個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從來不是什麼天涯海角,而是認知不同。

布蘭登曾說:

「和那些自我認知程度相當的人在一起,會覺得最舒服自在,最有在家的感覺。

有的人感到孤獨,就是因為你周遭的人認知程度跟你完全不一樣。 」

兩個認知迥異的人生活在一起,只會迅速激化彼此之間的矛盾,最後難堪收場。

永遠要記住:三觀一致,才能久處不厭;認知不同,一定不能強融。

 

03

新聞傳播學者杜駿飛,曾提出一個「分歧倍增」的定律。

說的是如果雙方觀點有分歧,那麼,每一次爭論之後,分歧都會倍增。

如果與認知不同的人在言語上打擂台,隔閡只會越來越深。

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管住自己的說服欲,減少與其之間的溝通溝通。

李開復任微軟高層時,曾在會中遇到這樣一位同事。

他鼓勵大家提升工作積極性,那人就說:工作不過是給老闆打工,拿多少錢做多少活。

李開復糾正他:“你錯了,你不是給老闆打工,你是為了自己的發展。”

那人還是不屑回懟:“你別站著說著不腰疼,你收入高當然幹勁足。”

李開複本想再勸這位同事要把目光放長遠,多關注自我成長。

但看到那人倨傲的態度後,便跳過了這個話題,開始給其他人安排要做的工作。

聰明的人都清楚,性格或許可以磨合,但觀念卻難以改變。

面對觀念認知與自己迥異的人,與其爭辯,不如閉嘴。

張大千曾在英國辦過一次畫展。畫展中,他揮毫落筆,即興創作了一幅牡丹圖。

即將收筆時,他含了口茶噴在畫上,牡丹瞬間綻放,特別動人。

 

眾人嘆為觀止,但有一位英國畫家卻嘲諷說:

“原來中國畫家就是用茶水噴畫,這也能叫藝術嗎?”

張大千聞聽此言,便知其不懂中國畫中的沖墨法,也知道自己跟他再怎麼解釋也解釋不通。

於是笑了笑,一言不發地收拾東西走了。

在這個世界上,認知層次不同的人,是很難溝通的。

認知的差距,會成為橫亙在兩人之間的高牆,讓雙方無法交換觀點,也無法交換感情。

知名部落客九邊有句話說得很對:

“兩夥人想聊某件事,需要共同的一些知識或經驗儲備,不然就是雞同鴨講。”

所以,與其費盡心思去消弭兩人之間的隔閡,不如就選擇那些與你認知一致的人相處。

如此,你才能體會到恰好合拍、同頻共振的感受。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組漫畫。

 

一頭見多識廣的老牛指著河裡的東西,告訴同伴,那是一隻鱷魚。

同伴不知道鱷魚長什麼樣子,便堅信那是一根木樁。

老牛急了,於是想盡辦法向對方證明。

結果,自己反被鱷魚吃掉了。

 

人與人之間的知識、經歷、思維,其實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很多情況下,別人已經認定的事實,就算你說破了天,他也不一定能改變觀念。

如果你身邊也出現了與你認知差距非常大的人,你是選擇像這頭老牛一樣,努力讓對方跟自己觀點一樣,還是選擇不爭不理、默默遠離呢?

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的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