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時,收起你的聰明勁兒

上班時,收起你的聰明勁兒
value101 2024-09-03 檢舉

但他第二年躍升為管理階層,帶領四、五十人的團隊。

成長如此迅速,不是因為他技術最好,也不是他有經驗,主要原因有2 個。

一是,他工作不分你我。

做完自己的工作後,但凡有同事向他求助,只要能幫忙解決,他就會去做。

工作前兩年,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不是公司要求,只是出於興趣。

 

二是,他做事從不設邊界。

當時他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的問題,他也會積極參與討論,想解決方案。

這不是他該做的事,但他覺得做更多的事,能學到更多。

而他有個技術很好的同事,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新技術不去了解,新工具不去學習,在公司待了一年多,仍然只是個負責前端的普通程式設計師。

樊登在哈佛一百年活動上分享一個觀點,我很認同,他說:

你上班別摸魚,摸魚表面上是你在佔便宜,少付出,但也拿工資,但你很容易形成一個「摸魚人格」。

一旦你形成“摸魚人格”,你永遠不會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然後發展出某種絕活的東西。

你一輩子永遠是在這種少付出、多回報的期待當中不斷走向沒落。

工作範圍內的事情,是職責,工作範圍以外的事情,是成長。

把工作當成販賣時間的人,看似聰明,其實是自己掐斷了自己的上升管道。

把工作當成自己事業的人,看似愚笨,卻往往也是成長最快、收穫最大的人。

 

04

愛走捷徑型

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只有兩種。

一種是雄鷹,一種是蝸牛。

前者憑藉著一雙強壯的翅膀,後者靠的是契而不捨的定力。

這就好比在工作中能有一番作為的兩種人,一種骨骼驚奇,天縱奇才,但這種天才少之又少,更多是日拱一卒的長期主義者。

最傻的一種人,以為自己是雄鷹,不甘心當那隻愚直的蝸牛。

「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在自傳中談到京瓷公司的管理策略。

他說自己從不傾向於器重那些所謂的“天才”,因為他們往往自視甚高,不屑於像烏龜那樣緩慢地進步,希望像脫兔那樣找到捷徑,飛快地抵達終點。

京瓷創立以來,無數優秀且聰明的人才進入了公司,但也是這些聰明人,以為京瓷沒有前途而半路跳槽,所以留在公司的都是那些平凡普通的人。

但往往是這些普通人,十年後、二十年後都晉升為各部門的幹部或領導。

就像《一句頂一萬句》中的那句話:世界上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湧,淹死了許多人,叫聰明。

這些「聰明人」恰好輸在太過聰明了。

聰是聽力好,明是視力好。

 

太聰明的人,每天都能聽到各種消息,看到各種機會,想到很多一夜致富的方法。

因此他們常在紅利與風口間徘徊,受不了誘惑,不斷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而大多數工作到最後,拼的不是方法有多先進,而是你能否把它做到極致。

做一罐辣椒醬誰都可以,但陶碧華做到了極致,就成了老乾媽;

做一鍋火鍋誰都可以,但張勇做到了極致,就成了海底撈;

做一個壽司誰都可以,小野二郎終其一生,只做壽司,成為了享譽世界的「壽司之神」。

這就是所謂的,一力降十會。

通往卓越、偉大的最大捷徑,就是採取這種「笨蛋戰術」。

下了笨功夫,才有真功夫。

笨的意思不是不動腦子,而是不總是朝三暮四想著哪條路可以更省力。

 

作家劉震雲曾在北大畢業典禮時,提到了他的兩位人生導師。

一位是他的外祖母,一個身高只有一米五六的農村婦女,但在割麥子這件事上,卻能領先一米七八的大漢。

劉震雲問她:為什麼割麥子的速度總是比別人快?

她說,我割得不比任何人快,只是三里路長的麥趟子,我只要紮下腰,便從來不直腰。

另一個是他的舅舅,是個木匠,他做的箱子櫃子在周圍四十里賣得最好,以至於週邊漸漸沒有木匠了。

劉震雲問他:怎麼成為好木匠?

他說,我可以成為好木匠,是因為別人打一個箱子花三天時間,我花六天。

文以拙見,道以拙成。

工作不也是那三里路長的麥趟子,一塊塊木料。

只要你俯下身來,笨笨地堅持,慢慢地打磨,何愁沒有出頭的一天。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