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場,最節能的活法
年輕時,常常氣盛,以為口舌伶俐佔優勢。
所以總是在說話、在辯,為了某句話、某件事而與人爭論不休。
然而,步入中年才發現,口舌之爭皆是虛妄,那些無謂的爭執毫無意義。
人生時艱,越走越要清醒。
在複雜多變的世界中,唯有以更成熟、更理性的態度去應對挑戰,方能走得更遠、更穩。
少爭不爭,是大格局
《知否》中的明蘭,天生聰慧,卻處處藏拙,小心謹慎。
自從被老太太收養於膝下,明蘭就沒有主動要過任何東西,也沒有因姊妹之間的偏頗待遇而告狀哭訴。
在老太太的宅邸中,明蘭非但不爭吃穿用度,反而時常用自己的月例購置點心,與老太太共享天倫之樂。
盛家請來了宮中的教習嬤嬤教規矩,如蘭、墨蘭偷姦耍滑、掐尖好強,天天爭著表現,只有明蘭不聲地盤算如何把禮儀學到位。
面對愛慕者贈送的筆,明蘭為了避免姊妹間的嫉妒紛爭,便說自己蠢笨,恐辜負了佳物,最後將筆轉贈兩位姊姊。
婚後,後婆婆派了一群刁奴給明蘭。
明蘭並未急於反擊,而是先察其行,後觀其變。
將府中刁奴的背景經驗了解透徹、暗中記下。
明面上放任他們自大犯錯,等時機到了,便可以不費力氣地收拾他們。
齊國公府的申大娘子找上門來,幾次把話題引向少時明蘭和齊衡之間的往事,意圖引起大家對兩人關係的誤解。
明蘭卻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巧妙化解誤會,劃清界限,並未跟對方爭執較勁。
明蘭說,事有不平,必生怨懟。
若是總去爭去奪,必有紛爭矛盾,輕則傷了和氣,重則家宅不寧,更重者還會引得上位者的猜忌。
因為不爭,明蘭才以庶女的身份在盛家獲得老太太的庇佑,才能和丈夫一起做擁護新君的純臣。
少時不爭,是聰慧,後來不爭,是格局。
小事懂忍讓,大事上不含糊,要事上有立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有紛爭就會有矛盾,只有少爭、不爭才能讓內心平和,少了諸多煩惱和事端。
少說少怨,是真聰明
演員陳道明,曾談過自己的交際觀。
他說自己不管什麼時候,都會和朋友維持界限,互不干涉彼此的生活。
就算朋友主動談起私事,自己也會及時制止。
這種對邊界感的堅持,不僅維護了友誼的純粹,也為自己保留了內心的寧靜。
正是這份智慧與分寸感,使得陳道明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錘鍊演技,從而在演藝道路上不斷精進,不斷給觀眾帶來驚喜。
談到人際關係,我們不難發現,減少負能量的傳遞,是維繫和諧氛圍的關鍵。
有一位朋友,很喜歡抱怨。
從日常的瑣碎到重大的變故,她總是能找到抱怨的理由。
然而,這非但沒有改善現狀,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
早上不小心錯過班車遲到,她會抱怨公司上班時間太早,不人性;
面對工作挑戰,她總是誇大困難,負面抱怨,後來遭到了公司裁員;
日常生活中,即便只是買菜買貴了,她也可以抱怨一整天,讓全家人都不能好好吃飯;
當兒子老師找到她,說孩子最近學習有些退步,她卻將責任一股腦推給丈夫和兒子,全然不顧自己天天刷抖音、打麻將對孩子學習環境的干擾。
事實上,許多事情本來沒有那麼糟糕,但她總是抱怨不休。
時間一長,家人的耐心與理解消耗殆盡,對她產生了許多不滿與看法。
心理學上有一個觀點,叫做「越抱怨越倒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