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低調,是一種強者的姿態
先是派趙雲、關羽在境外迎候張松。
自己又親自相迎,早早下馬等候,並連設三日宴席款待。
如此禮賢下士的精神,讓張松深受感動,決定將本打算獻給曹操的西川地圖送給了劉備。
論實力,劉備在當時稱不上最強。
卻何以能將那麼多文臣武將收歸麾下,且個個都甘願對其誓死效忠、披肝瀝膽?
原因就在於,他有仁義之品,謙遜之德。
古語有云:虛己者,進德之基。
妄自尊大,只會止步不前;謙以待人,才能不斷精進。
空殼的穀穗高傲向天,飽滿的顆粒低頭垂地。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以謙卑的姿態匯聚力量,成就自己。
03
大業初成前的劉備,可以算是一個“常敗將軍”。
從23歲開始打天下,到47歲痛失荊州,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打過無數次仗,卻屢戰屢敗。
其中有些敗仗,在外人看來,幾乎是難以忍受的恥辱,卻都被他咬牙忍了下來。
興平元年,時任徐州太守的劉備力排眾議,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呂布。
可這一決定,竟成了引狼入室之舉。
不久後,趁劉備出兵迎戰袁術,呂布趁機偷襲佔領了徐州,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女。
呂佈如此恩將仇報,換做誰,都會氣得暴跳如雷。
但劉備沒有,他只是默然忍下所有怒氣,然後選擇順勢而為,向呂布求和。
如果當時劉備忍不下這口氣,非要復仇,結果必然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劉備心懷天下,卻深知以自己無權無勢的出身,想實現理想,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價。
忍辱負重,是為了厚積薄發;藏器於身,是為了待時而動。
建安六年,劉備因被曹操追擊,前往荊州投靠劉表,被安排駐守新野。
整整七年。
半生戎馬,到此時卻落得個無處施展手腳的處境,說不失落,當然是假的。
所以他才會在一次宴會上,對劉表發出“髀裡肉生”的黯然感嘆。
然而即使心有不甘,劉備依然堅持克制隱忍,盡心效忠劉表。
他在等,等一個有十足把握重出江湖的機會。
七年裡,他一邊關注天下大勢,一邊到處招攬人才,結識當地英傑。
建安十三年,時機終於成熟,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
之後,劉備乘勢而上。
先是奪取益州,成一方諸侯,三分天下。後又在漢中之戰中大勝而歸,進位漢中王。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即帝位,終於坐上了屬於自己的羽葆蓋車。
《老子》中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
弱者才需證明自己,強者都是在不動聲色中自我沉澱。
大器藏於身,後發而製人。
越是身處逆境,越要忍隱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能忍他人所不能忍,方可成他人所不能成。
▽
劉備曾有言:“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在條件不成熟時,盲目逞能,只會徒然耗損心力。
低調而為,伺機而動,才是安身立命的良策。
逞強非真強,示弱非真弱。
低調從不代表無能,而是暗蓄力量,於不顯山不露水之中成就自己。
點個贊吧 ,以低調謙卑的姿態,修煉肩鴻任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