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家庭,都有一個「窩裡橫」的人
但方鴻漸卻不依不饒,妻子被他指責得崩潰,也開始不甘示弱回嘴。
就這樣,兩人越吵越兇,方鴻漸一氣之下動手打了孫柔嘉,也將兩人的關係打得分崩離析。
有句話說得紮心卻真實:所有對他人的憤怒和不滿,都包含了對自己的無力感。
書中的方鴻漸如此,生活中許多「窩裡橫」的人也是如此。
因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慾望,便轉而在親近的人身上挑刺,並認定對方會無條件忍耐。
但這世上從來沒有理所當然的感情,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以心換心。
梁啟超在治學上以嚴謹苛刻著稱,這和他在家時的樣子截然相反。
夫妻日常相處中,他對李蕙仙敬愛有加,處處謙讓,還落得了「懼內」之名。
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更是堅持溫言良語,諦諦教誨,從不說任何刻薄傷人的話。
寬容友愛的家庭氛圍,不僅讓他的婚姻越過越美滿,還成就了「一門九子皆才俊」的佳話。
心理學家劉禾粟在訪問了100個家庭後發現:
一個家庭處理事情的態度,決定了這個家庭的未來。
愚者總把自己最吹毛求疵的一面留給最親的人,一言不合就批評苛責,最後讓彼此離心離德。
聰明人則深知,家庭不是戰場。
放下計較,丟掉抱怨,多換位思考,才能讓一家人擺脫無止盡的內耗。
03
對外人熱情討好,對家人薄情冷漠。
曾在網路上看過一個「父親對外人永遠比對家人好」的影片。
女生因運動導致半月板損傷,另一時沒辦法請假,只好每天頂著受傷的腿工作。
對此,父親從頭到尾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
但得知老家親戚得了胃病,父親卻緊張得不行,頂著烈日炎炎去給人挖草藥。
女生困惑之下,把這件事發到網路上,引發了許多共鳴和熱議。
生活中像他父親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朋友一通電話,他放下飯碗立刻就走,孩子需要他陪伴,他卻不是推拖加班就是懶得搭理。
同事有事求助他盡心盡力,妻子想讓他換個燈泡,卻要被批頭蓋臉好一頓訓斥。
而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這樣兩副面孔,無非是好面子、求認可的心理使然。
在他們看來,外人的評價,比什麼都重要。
至於家人的感受,自己並不在意,也沒空在意。
正如張德芬所說:
「越是喜歡討好外人,獲得認同的人,對自己親密的人越不好,因為能量都用到外面去了。 ”
這從來不是什麼處世智慧,而是人的劣根性在作祟。
畫家畢卡索年輕時就曾是這種典型。
他對外人總是談笑風生,就連碰到熟識的修理工來家裡工作,他都會熱情地上前迎接。
但關上家門後,他就變了。
對妻子和一雙兒女,他永遠都是一副冷酷無情的姿態,哪怕一點點關心和愛意都羞於付出。
和妻子離婚後,他更是選擇見都不見孩子們一面。
直到晚年,年邁孤獨的他想要重拾家庭溫暖,但傷透了心的子女們卻不再願意靠近他。
臨終前,畢卡索孤身一人,身邊陪伴他的,只有一幅他為孩子們小時候創作的畫。
此時的他想必也終於明白,在這世上,外人只是外人。
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才是你人生最安穩的港灣,才最值得你為之努力,用心經營。
法國哲學家蒙田有句話:一個人能和家人和睦相處,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
收起「窩裡橫」的傲慢,把家人的感受置頂。
你會發現,當你能讓家庭充滿歡笑,你自己的人生也會一順百順。
▽
王小波寫道: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人生就是這樣,往往都要到某個年齡,才會真正體悟家庭的意義所在。
能夠在你最無助的時候陪伴你支持你,堅定站在你身後的,只有你的家人。
而我們能夠回饋給家人的,就是對其少一點挑剔,多一分溫柔。
用最好的姿態對待最愛你的人,和他們相互賦能彼此滋養,把家一步步打造成最興旺的模樣。
點個讚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