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個人內心強大到可怕的七種境界
在古代讀書人的口中,口耳相傳著這樣一句話:
“得意學孔孟,失意學老莊。”
人在春風得意時,去讀孔孟著作,便不會太過得意忘形,從而失去分寸,行差踏錯。
而身處失意睏頓之時,最該捧起的一本書,就是《莊子》。
莊子超脫的智慧,廣闊的胸懷,可以讓人在失意時,找到心靈的支撐,不致於失去自我、一蹶不振。
讀懂《莊子》你就會明白:
原來世上竟有人的思想境界,能高到超越生死,超脫一切困境。
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根本不會為名利所擾、為世事所困。
人生萬般煩惱,對他們來說,皆似浮雲。
1
面對得失:
得失隨緣,萬事隨命
《莊子田子方》裡講過一個故事。
楚國大臣孫叔敖,曾三度榮居相位,又三度慘遭罷免。
但無論境遇如何變遷,他始終不為所動。
別人問他:為何你上任時沒見多高興,被罷免時也沒見多失落?
孫叔敖回答:當不當官不由我決定,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無憂無慮,至於人生起落,又何必糾結呢?
境界高深的人,從不會被得失所擾。
在他們看來,富貴功名、榮辱得失,都是命中定數,非人力所能更改。
於塵世而言,我們也都只是匆匆過客,來時無法擁有,走時也無法帶走什麼。
既如此,或得,或失,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分別?
倒不如灑脫一點,看淡一切,做到得而不喜,失而不憂。
任由生命裡的一切自由來去。
那麼即便我們有朝一日深陷得失的漩渦,亦能不被其裹挾,活得自在灑脫。
2
面對好與壞:
一切為我所用
莊子曾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世人皆以為,只有那些看似有用的東西,對我們才有價值。
但在莊子看來,世俗認為無用的事物,也可為我們所用。
《莊子逍遙遊》裡講過一棵樗樹的故事。
惠子對莊子說:“我有一棵樗樹,樹幹臃腫,樹枝蜷縮,雖然很大,卻是大而無用。”
莊子搖了搖頭,說:“你可以悠閒地在樹下徘徊,逍遙地在樹下躺臥,它給你遮風擋雨,怎麼還不有用?”
其實這世上,根本沒有一無所用的事物。
只不過很多人一葉障目,發現不了一件事真正的價值。
就比如人生中那些苦痛的經歷,內心脆弱的人遇到它們,就只會抱怨連連,感嘆人生無望。
而內心強到可怕的人,只會把那些都看做是成長的階梯,滿懷信心地去迎戰一切困難。
正所謂,一切經歷,皆是成長。
只要你以正確的態度去對待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那麼這一切,都將豐富你,成就你,讓你擁有更豐盈的人生。
3
面對孤獨:
人唯孤獨,方能出眾
莊子《逍遙遊》裡有一隻大鵬,想飛到南海。
蜩與學鳩看到了,嘲笑它不自量力。
大鵬沒有在意它們的議論,而是忠於自己的心。
終於等到六月風起,它獨自乘風而去,欣賞了高空遼闊的風景。
大鵬的經歷,其實也是莊子一生的真實寫照。
莊子所處的時代,污濁黑暗,所以儘管過得貧困潦倒,他也不願出仕做官,只願隱居。
他在山野間耕作,與鳥獸為伴,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雖然生活貧困,但莊子的內心卻不沾染世俗的污穢,達到了精神的自由。
莊子感慨道:“獨來獨往,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
孤獨讓我們走向高貴,孤獨也讓我們走向自己。
那些害怕孤獨,盲目追求合群的人,最終只會淹沒於人群裡,泯然眾人。
而那些強到可怕的人,永遠忠於內心,永遠不會被世事的紛繁所困。
他們享受孤獨和自由,不管身處何種境遇,都活出了最高的境界。
4
面對名利: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在先秦諸子之中,莊子怕是最窮的一個。
但當楚王派人來請他出任相國時,他卻一口回絕。
他說,他寧願做一隻在泥水裡撒歡的烏龜,也不願被人供奉在廟堂之上。
後來,莊子的好友惠子,在梁國做了相國。
莊子前去拜訪,惠子卻十分擔心他來搶自己的相位。
莊子就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
「有一種叫做鷓雛的鳥,非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而貓頭鷹抓住了一隻腐鼠,仰頭看著鵬鶵,發出'喝'的響聲來護住自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