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拿鐵效應:長大後貧窮的孩子,常與母親的3個習慣有關
在這個社會裡,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從小到大都是乖乖長大,遵規守紀,勤勤懇懇工作,最終卻沒能擺脫生活的「貧窮困境」。
他們的努力看似不比別人少,甚至有時候比那些輕鬆上位的人更辛苦,但結果卻截然不同。
這些長大後仍然窮困的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有些因素早在小時候就悄悄埋下了,尤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習慣,對他們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
01
喜歡節約而忽略孩子的價值培養。
許多母親在家庭中習慣於精打細算,吃穿用度都摳得很緊,捨不得給孩子投資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方面,例如興趣愛好、技能發展。
她們總是強調錢要花在“實在的地方”,往往忽略了更長遠的東西。
小到興趣班、書本學習,大到孩子的自我探索與成長。
這種捨不得「花錢」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長大後缺乏競爭力,面對社會總是顯得力不從心。
舉個例子,我小時候班裡有個同學,家裡生活比較拮据,母親總是要求他省著花,不讓他參加興趣班,說“那些東西都是浪費錢。”
然而長大後,他因為少了很多拓展眼界和提升能力的機會,在工作上難以脫穎而出。
雖然很節省,但生活始終過得不寬裕。
現實中,若一個孩子從小就缺乏對價值的投資,長大後往往容易陷入「貧窮循環」。
因為他缺乏一些能在社會中立足和發展的重要技能,而這些,小時候就該去培養。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