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讓人不舒服的8大低情商行為

阿顧沒有回答他,只在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無論關係多熟,揭人短和開玩笑都是兩回事。
不分場合、毫無尺寸的幽默,是把別人的痛苦當作笑話的素材,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
人的自尊心本來就脆弱,如果你不能做到好好照顧它,至少,也不要故意去戳它傷疤。
有句話說得很對:“最高級的情商,不是八面玲瓏的圓滑,不是會說話,而是替別人著想的善意。”
體諒別人的苦衷,恰如其分地保持沉默,才是讓一段關係長存的方法。
5
《左傳》中說:謙者,德之柄也;讓者,禮之主也。
但現實中總有一些人,取得一點成績,就志得意滿,自覺天下無敵;
書讀得多一點,就自視甚高,覺得誰都不如自己。
他們自詡高人一等,卻不知道,生活中人們最看不起的,就是這種人。
民國青年作家趙明軒,年紀輕輕便在報界嶄露頭角,然而,他卻年輕氣盛,很是得意,瞧不起身邊的人。
甚至對自己的好友林逸飛,他也越來越不屑一顧,只因對方出身普通。
一次,林逸飛請客,特意為趙明軒準備了一桌好酒好菜。
趙明軒卻故意姍姍來遲,到了後又挑剔菜色不夠精緻,言語間充滿了對林逸飛的輕視。
最終,林逸飛忍無可忍,直接憤然離席,此後與對方徹底斷了聯繫。
《鏡花緣》裡曾指出:世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誇其能。
卻不明白,我們看別人不如自己,其實還是自己修養不夠。
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戒掉自以為是的毛病,時時把自己擺在低位。
我們才會真正獲得他人的尊重,收穫真摯的關係。
6
培根曾說:打斷別人,亂插話的人,甚至比發言冗長者更令人生厭。
我曾經就有一個這樣的朋友,只要是他聽到的事情,他都要插兩句嘴。
有一次,我正跟一眾好友計畫出去旅遊的事,大家聊得火熱時,她冷不防地插一句:
“你們知道嗎,我部門新來的那個領導脾氣可大了。”
眾人沒反應過來,她又說:“沒事,你們說你們的。”
正當我們接著旅遊的話題繼續聊時,她又打斷道:“上次還因為一個小錯誤罰了我200,我懷疑她就是故意針對我……”
她越說越來勁,一個勁地吐苦水,完全忘了這次大家聊天的目的。
這之後,大家有什麼活動,默契地不叫她了。
曾聽人說:“所有關係的變壞,都是從管不住嘴開始的。”
沒有人喜歡跟一個老是插嘴的人交流,也沒有人喜歡跟不尊重自己的人做朋友。
讓人愉快的聊天方式,一定是一個在說,一個在聽。
做個耐心傾聽的人,你與他人的距離就會更近一步,
7
常言道:“做人要出言有尺,嬉鬧有度,做事有餘,說話有德。”
然而,有些人卻不懂這道理,總是口無遮攔隨意說出傷人的話。
作家李尚龍曾講過自己的一個朋友。
這位朋友平時最喜歡打擊別人,說話總是毫無顧忌。
李尚龍不太注重穿著,朋友當眾袥笑他:“看你穿的那件衣服像撿破爛的,醜死了。”
還沒等李尚龍還嘴,她又說:「不知道的以為你是勞改犯。」李尚龍聽了心裡很不舒服。
還有一次,李尚龍寫了篇小說傳給她看,她一開口就說:「看了第一頁,我就沒興趣看下去了。」聽到這裡,李尚龍鬱悶至極,砰地一聲掛斷電話。此後,兩人再無來往。
說到底,所有言語之間的輕慢,還是因為骨子裡不尊重。
真正高情商、高涵養的人,從不會信口胡說,惡語傷人。
他們說話有度,謙卑低下,與這樣的人交往,自然舒適自在。
8
有朋友曾問作家蔡瀾:
一向待人隨和,跟街邊小販都能聊上幾句,到底有沒有不喜歡的人?
蔡瀾回答:有,最不喜歡那種長嗟短嘆,又不積極改善生活的消極主義者。
沒有人喜歡跟老是訴苦的人做朋友。
很多時候,你以為你的訴苦能引來別人的同情,事實上,卻只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汪曾祺回憶錄》裡面就有一個小人物,所有人都叫他二愣子。
二愣子別的本事沒有,唯一的嗜好就是喜歡訴苦。
他父母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殺害,妹妹被糟蹋,他的人生也從此陷入了黑暗。
於是他逢人就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說著說著就聲淚俱下,號啕大哭。
一開始,人們還會安慰他、鼓勵他。
可聽的次數多了,曾經安慰他的人,都紛紛對他避而遠之。
要知道,每個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
沒有人會願意一直用自己的能量,填滿別人的情緒黑洞。
最終,你的傾訴會讓別人感到厭煩,你的苦難會讓人覺得不勝其擾。
學會自己療癒自己,帶著正能量與別人交流,別人才會樂意和你成為朋友。
▽
鄭州輕大教授李付慶說:“人生,就是關係的交響。”
但在任何一段關係裡,都容不下一個低情商的人。
真正能讓人放下心防與之深交的,一定是那種眼裡有他人,心裡能裝著別人的人。
這樣的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能讓人感到沁人心脾、如沐春風。
點個讚吧 ,讓我們一起遠離低情商社交,給人理解與體諒,成全自己的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