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媽媽的關係,決定孩子將來會和誰結婚

和媽媽的關係,決定孩子將來會和誰結婚
value101 2025-04-02 檢舉

就像《原生家庭》中所寫:

有毒的家庭體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續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有時候,孩子的親密關係之所以出問題,根源可能在親子關係上。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有的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幹預孩子的生活,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的精神力量。

人只有在愛的滋養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修復與重塑。

愛與自由,便是父母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父母如何為孩子做好情感教育?

如果說孩子的行為是“果”,那父母的情感教育便是“因”。

凡事都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這就好比想讓一棵樹長高,不該揠苗助長,而要從土壤、水分、陽光等要素著手,營造好的環境。

具體該怎麼做呢?

1.教孩子之前,要先學會愛自己

佛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道:

如果你有機會研究一個真正自愛的母親的影響,你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比被一個自愛的母親的愛更有助於讓孩子體會到什麼是愛、快樂和幸福。

有委屈感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其實孩子內心都很敏銳,看得出媽媽是虛張聲勢還是真心實意。

只有媽媽自己由內而外充滿喜悅,才有心力去愛孩子。

很多媽媽拼盡全力給孩子好的條件,卻忽略了自己的需求。

殊不知,這不是真正為孩子好,反而會讓孩子壓力重重。

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來源:視覺中國

2.給足安全感,看見孩子的感受

“你怎麼才考了這麼點分數?上課有沒有認真聽?”

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媽媽習慣性反問指責,美名其曰「對事不對人」。

可要知道,先解決情緒,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不然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看見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有安全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唯有接納、允許一切發生,孩子才願意和你掏心。不然,孩子就會想辦法應付你、敷衍你。

心理學家武志紅強調,媽媽是孩子的鏡子,孩子的感受需要被媽媽這面鏡子照見,然後才存在。

下次當你想指責孩子時,不妨先問一句:“你現在什麼感受?”

如此簡短的一句話,就可能讓孩子打開心扉,緩解情緒。

3.提高容錯率,接受孩子的失敗

你平常誇獎孩子的次數多,還是批評孩子的次數多?

很多媽媽會選後者。

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覺得這是件理所當然的事。

但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我們會反覆嘮叨,想讓他們改正。

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要是媽媽只盯著自己的缺點看,他們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可能因為叛逆而明知故犯,或用錯誤來引起媽媽的注意。

生活不是考試,偶爾出點差錯無關緊要。

孩子的每個「壞行為」背後,都有一個遇到難題、想要得到幫助的「好孩子」。

接受孩子的失敗,為他們預留安全空間試錯,反而能拉近彼此間的關係。

 

來源:視覺中國

 

《原生母愛》中提到:

媽媽是所有關係的關鍵所在,媽媽是人的一切最基本的心理資源之源。

缺愛的孩子,長大後缺乏底氣,不斷尋找別人的認可,活在別人的評價裡;

有愛的孩子,內心充滿力量,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所有孩子的底層需求,無非是被看見、被接納、被重視、被認可。

每個負責任的媽媽,都會給孩子充足的關愛與陪伴。

這不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而是賦予他們不斷挑戰新高度的勇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