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日子過得舒心的,都早早修練了這種能力

「你永遠不會有比對自己更大或更小的支配權。」就是說,你得有一個強大的精神內核。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內心,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支配外在事物。
——萬維鋼,《讀者》2023年第7期
心理學家布萊恩·利特爾曾提出過一個「酪梨型人格」的概念。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雖然外表平平無奇,但核心卻堅硬無比。
無論經歷多少次大起大落,他們都不在輝煌中迷失,不在低谷中沮喪。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個人能走多遠的路,取決於他內核的穩定程度。
核心穩的人,能夠放寬心態,掌控情緒,平和接納。
支撐他們衝破困境的不是外界的推波助瀾,而是自身的堅韌不拔。
讓這種人退休後尤其過得舒心自在。
正如一句話所說:人生多無常,心安即自在。
擁有強大核心的人,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開啟正向的情緒模式。
來源:視覺中國
節能模式,不內耗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驗?
明明決心去做某件事情,卻因為在意他人的看法,遲遲未行動;
明明不想答應某些請求,卻因為擔心旁人的議論,而選擇妥協。
餘華老師曾經說:
「精神內耗,說白了就是自己心裡的戲太多了。言未出,結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動,心中已過萬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難愁不展。”
過度顧及他人,習慣性壓抑自我,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
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中,李雪琴分工的提議,遭到了前輩的通盤否定。
前輩的當眾斥責,讓她非常不安,只能當眾打自己耳光,來化解尷尬。
李雪琴承認,自己是個非常容易陷入內耗的人。
她會因為別人跟她說了“謝謝你”,她沒有說“不客氣”,而自我譴責;
因為別人跟她說了“對不起”,她沒有說“沒關係”,而過度反省。
芝麻大點的小事都會成為情緒垃圾堆積起來,長此以往,她常常被焦慮折磨到夜不能寐。
李雪琴曾對毛不易說:
“不開心是我人生的一個狀態,它並沒有影響到我其他的生活,我已經不覺得開心對我來說有多重要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思考反芻,是指對曾經發生的事情翻來覆去地思考。
思慮的累積放大了負面的影響,強化了負面的情緒,最終只會讓人身心俱疲。
內核穩的人,不會任由內耗的雜草肆意生長。
相較於旁人的閒言碎語,他們更專注於做好手邊的事;
相較於世俗的條條框框,他們更熱衷於追隨心中的愛;
讓外界的聲音留在外界,把自己的專注還給自己。
當你擺脫了他人的評頭論足,才能看見自己的內在,讓生活變得輕鬆愜意。
來源:視覺中國
屏蔽模式,不攀比
有這樣一句話:“比較之心一旦燃起,就如家中遭遇竊賊,它偷走了你的快樂。”
生活中,有些人總是盲目攀比,暗自較勁。
上學時比成績,工作時比收入,結婚後比伴侶,生娃後比子女…
贏了標準,卻輸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