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想要相處不累,學會講這3種話

這些家長裡短的互動,不需要多麼華麗的辭藻,卻在細碎語言的串連下,溫暖著彼此的心房。
日子不可逆,所以趁現在,趁有機會,不妨用一通電話,為父母拂去對你的思念;道一聲問候,讓父母減輕對你的牽掛。
餘生最欣喜的事,莫過於,你在說我在聽。
來源:視覺中國
學會講“小廢話”,增進夫妻親密感
不難發現,在那些高品質的婚姻裡,雖然愛情的新鮮感逐漸減少,但生活的新鮮度卻不斷增加。
其中的一個秘訣就是,與伴侶深入地、貼心地溝通。
換句話說就是,一段美滿的愛情或婚姻,離不開說「小廢話」。我們可以任意選擇一個時段,分享各自的心情、一天的見聞,暢想未來的生活等。
那些可有可無的日常閒話,代表對方的在乎與看重,也載滿了彼此最真摯柔軟的愛意。
就像演藝圈中的趙又廷和高圓圓。
在某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問趙又廷:“你跟高圓圓在家裡說話多嗎?”
趙又廷回覆:“很多。”
更重要的是,不只是趙又廷在說,高圓圓在聽,而是兩個人都在說。
平凡的日常對話,午後的閒散時光,都成了他們情感交流的泉源。
在現實的捶打下,無論過去多久,一直有話要說,總是會讓人頓覺人間值得。
無獨有偶,曾經看過一位部落客在筆記中記錄:她認為,老公是「一個永遠不會嫌我無聊的聽眾」。
尤其快點下班點,老公每次都問部落客吃什麼,她總是說不知道。但即便這樣,他們倆每天還是樂此不疲地進行這樣的對話。
原本婚姻生活就是要落實到瑣碎和具體上。
有時在圍城待久了,我們總覺得有事才要聊。其實日常點滴的生活,才是最該經營的人間大事。
絮絮叨叨的話語,看似無用,卻足以給伴侶極強的參與感,邀請他參與到自己熱氣騰騰的生活中來。
因此不要過分深思熟慮,讓彼此“有話可說”,可以從瑣碎日常聊起。
例如,當七夕來了,問問如何慶祝?週末的計劃,要不要一起露營踏青?平日早下班,要不要多聊聊等。
要知道,願意隨時和你說話的人,才是最不該被辜負的人。
即使是無用之話,但我們並不感到厭煩。這背後,其實是彼此最深層的看見。
這些深刻的情感,就在交相輝映間,讓人在生命的道場裡,遇見嶄新的對方。
來源:視覺中國
結尾
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過:“舒服的感情是你聊起任何話題,對方都能聊得下去,不是因為對方見多識廣,而是對方極其感興趣。”
家,是一個人溫馨的港灣,更是現代人心靈的歸處。
經營親密關係,需要方法,更需要智慧。
巧妙運用“場面話”,點燃孩子創新火花。
貼心說出“家常話”,注入父母心靈慰藉。
熟練“小廢話”,促進夫妻情感交流。
言有迴聲,心有人懂。
讓愛在家中流動,就是一個家最好的相處模式。
願我們都能在語言的島嶼裡獲得補給,在平凡煙火裡編織出屬於自己的幸福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