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發現,很多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精闢)

你會發現很多人,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共同的品質就是不會被困難打倒。有一個流行詞叫“鈍感力”,你隨便折磨我,我就是不放棄,皮實,還樂觀。
——董宇輝,《讀者》2023年第18期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人啊,需具備忍、韌、仁。”
人並非生而堅強,所有的堅韌與毅力,實則是苦難雕琢與磨礪的成果。
生命中的挑戰與磨難,不是前進的阻礙,反而是推動個人成長的寶貴契機。
這些看似艱難的歷程,儘管當時令人倍感重負,卻終將在某個時刻派上用場,助人一步步攀登至成功之巔。
因此,一個人若想從底層翻身,關鍵在於能忍辱負重,肯持之以恆,能擔負重任,善變通求新。
忍得了屈辱,守得住人生繁華
亦舒在《變形記》中說:“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
人生在世,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
蒲松齡一生歷經坎坷,19歲那年,他參加縣、府、院考試,都是第一名。
可名震一時的他,此後參加省試時,屢次落榜。
此後40餘載,他都奮鬥在科考之路上。
不幸的是,直到年過六旬,他仍未中舉,只是一介清貧且落魄的秀才。
他也成為鄉鄰口中的反面教材,飽受嘲笑與証諷。
有人在背後罵他蠢,有人當面說他是廢物。
面對這些輕蔑與羞辱,蒲松齡選擇了沉默以對,不辯駁,不反擊。
而是將滿腔熱情,傾注於創作光怪陸離的《聊齋誌異》之中。
當同學張篤慶聽到他在寫小說時,罵他不務正業,以至於科考總是落榜。
蒲松齡依舊沒有辯解,只是堅持自己的創作之路。
正是屏蔽了外界的質疑,承受著各種屈辱,他才寫出了文學史上的經典《聊齋誌異》。
有人說:“生活,一半是繼續,一半是忍耐。”
在生命的征途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各種挑戰,承受生活的暴擊。
可招致災禍的,常常是不加約束的情緒;避免禍患的,往往是一時的克制與忍讓。
懂得忍耐,才會在怒火中保持清醒,不讓衝動主宰自己的命運。
若不對自己狠,不勸自己忍,世界或許會以更嚴厲的方式讓你學會堅強。
當你忍得了屈辱,那些難過的瞬間,終會化作你內心深處最堅實的盔甲,在某一天讓你強大到百毒不侵。
來源:視覺中國
熬得過挑戰,迎來涅槃新生
2008年汶川地震,廖智被埋在了廢墟之下,小腿被鋼筋刺穿,被迫截肢。
然而,兩個月後,她奇蹟般重返舞台。
在第58屆世界小姐重慶賽區總決賽上,廖智紅衣紅綢,以一支鼓舞驚艷全場,被譽為「無腿舞後」。
她的故事不僅激勵了無數災民,也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焦點。
災難奪走了她的女兒,連丈夫也拋棄了她。
但廖智並未被擊垮,面對重重挑戰,她於廢墟之上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大廈。
她快速地走出了陰霾,不僅積極參與義演,也用實際行動傳遞希望,幫助他人走出痛苦。
穿越人生風雨,她邂逅了義肢技師Charles,再次收穫了愛。
並在婚後與丈夫一起投身於義肢工作,幫助眾多殘障夥伴行動更加便利。
懷抱感恩之心,她賦予失落者勇氣,成為引領他人前進的明燈。
談到過往,廖智語氣堅定:“全世界都可以放棄我,但我不可以放棄自己。”
即便命運曾將她深埋,她卻以不屈之志,熬過了黑暗,在生命的裂縫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很喜歡一句話:“哪有什麼開掛的人生,不過是苦熬的結果。熬住了,你就出彩;熬不住了,你就出局。”
世界上,任何成功並非一蹴而就,它根植於堅持不懈的毅力與努力。
許多輝煌成就的背後,皆是無數次的咬牙堅持與苦苦煎熬。
在逆境中堅守,才能穩步前行;面對挑戰不屈不撓,方能化險為夷;遭遇阻礙持續奮進,才能迎來曙光再現。
人生之路遍佈諸多關卡,但只要熬過重重難關,終會涅槃新生,破繭成蝶。
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