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個貴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是否有出息

「媽媽,這個貴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是否有出息
value101 2025-04-02 檢舉

她現在工作了,依然捨不得買貴的東西,甚至覺得吃根雪糕都有罪惡感。

父母過度在乎錢而忽略孩子的需求,孩子會特別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配得」那些美好的東西,總是習慣貶低自己。

這些孩子長大後,不是完全捨不得花錢,就是報復性消費,透過買買買來填補內心的缺失。

 

②不面對孩子談錢,孩子要啥就給啥。

有的父母因小時候貧窮,不希望孩子再經歷這種感覺,不想孩子受金錢的困擾。

於是會用「不管多貴,你喜歡就買」「別管貴不貴,只要你學習好就行」來回應孩子,從不跟孩子談錢,孩子要啥就給啥。

《培養20年後最棒的男孩》一書中,作者多次遇到這樣的狀況:

一個6歲的小男孩總是要求父母給他買昂貴的玩具,如果父母因為價格猶豫,他就會不耐煩地喊道,錢不夠去提款機裡拿呀。

一個30多歲的男青年花錢總是大手大腳,別人勸他存錢,他卻毫不在乎地說,“我不需要存錢,我爸有錢,不管我是買房還是做生意,他都會資助我!”

父母無節制地寵溺孩子,會讓他們誤以為錢是很容易得來的,對錢缺乏正確的概念,也沒有基本的理財能力和消費觀念。

這些孩子小時候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從不考慮值不值得買,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他們長大了更是花錢如流水,缺乏責任感和擔當,財富再多也難以滿足。

孩子與錢的關係沒理順,處理人、事物的能力也會大打折扣。

 

來源:視覺中國

 

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回應孩子

看過一個視頻,媽媽堪稱教科書的做法被網友紛紛點讚。

她女兒在迪士尼遊玩時看到一個艾莎玩具很想要,價格差不多1000元。

她覺得太貴了,特別不值,而且家裡已經有一個類似的。

但是她沒有跟女兒說“這個艾莎不好看”,因為這樣說,是在否定孩子的眼光。

她也沒有直接說“這個太貴了,媽媽不能給你買”,一旦這麼說,孩子接收到的信號就是我不配。

她用了3句話,不僅輕鬆解決了這個問題,還對孩子進行了財商啟蒙教育。

第1句,引導孩子思考這個玩具的價值:“你有多喜歡這個玩具?特別喜歡嗎?喜歡它什麼地方?”

第2句,探討這個玩具的可玩性:“這個玩具你打算怎麼玩?你覺得能玩多久?”

第3句,比較價格:“冰淇淋是幾塊錢,一個小玩具是幾十塊錢,一個公主裙要花幾百塊錢,這個艾莎玩具是1000塊。”

女兒經過一番思考,覺得不值得花這麼多錢買這個玩具,最後把它放回去,認為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決策。

當孩子問「貴不貴」時,父母不要只是糾結價格,而應當引導他們去思考物品背後的意義和價值。

有遠見的父母,回應孩子時會注意這3點。

①讓孩子知道「你值得擁有最美好的事物」。

既不過度強調物質的重要性,也不刻意苛待孩子,忽視他的需要。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讓其內心充盈,感受生活的美好。

②教會孩子「這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用錢往往買不到」。

引導孩子看到,除了金錢,世界上還有很多珍貴的東西,像是內在的品質、奮鬥的精神等。

孩子不會因為「雖然不是真的需要,但別人買我也買」的原因,做出不明智的選擇。

③告訴孩子「適合就好,價格不是關鍵」。

孩子有時候會跟風,看到同學朋友有的東西自己也想要。

例如,看到朋友有好看的跑鞋自己也想有,這個時候,有的父母會粗暴拒絕並批評孩子。

其實,父母需要弄清楚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麼,讓孩子知道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就好。

 

來源:視覺中國

 

一位教育專家說:

“作為一個現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給了孩子們多少物質的東西,而是你傾注在他們身上的關心和愛。”

從孩子的每一次提問中,父母找到孩子為什麼問,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需求。

父母不輕率打斷,也不迴避孩子對物質的需求,在適當的範圍內盡力滿足孩子。

在父母的關愛中,孩子會感到被理解和尊重,充滿安全感。

從今天起,做個托舉孩子的父母,用心傾聽,智慧回應,用愛為孩子撐腰。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