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位,千萬不能犯的3個大忌

在單位,千萬不能犯的3個大忌
value101 2025-04-02 檢舉

週末,和幾位朋友喝茶聊天。

閒聊時,我發現,這兩年大家的心態和前幾年好像特別不一樣了。

以前大家聚在一起,大多抱怨領導者、吐槽同事,覺得上班既浪費生命又沒有意義。

但現在,大家聊生活,聊健康,聊自己,言語間表現得格外坦然。

其實說穿了,工作本身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賺錢的手段。

我們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和經驗換取金錢,這是維持生活的一種方式。

所以,不要在謀生的地方苟求意義,更不要在工作上過度消耗自己。

把職場當成修練場,才能把自己修練得越來越強大,把日子越過越輕鬆。

 

賺錢而已,別在謀生的地方找意義

我有個表妹, 畢業後進了一家財務顧問公司,工作一直兢兢業。

有天深夜,她打電話向我倒苦水。

原來她所在部門業務調整,她與老闆發生了分歧。

老闆很淡定給了她兩個選擇,一是接受調整,去新崗位,二是調離。

在公司待了這麼久,也算老員工吧,說調整就調整,一點都不考慮我的感受。

反正這麼多年努力也得不到認同,再繼續做下去也沒什麼意思。

聽完以後,我沒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反問:

“老闆每次答應給你的工資和獎金,給到了嗎?”

表妹沒再回覆。

不久後,她告訴我,她接受了新職位。

說起工作,每個人都是一肚子委屈,對上班是又愛又恨。

一邊覺得自己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一邊又在擔憂隨時可能降臨的失業危機。

於是在持續擺爛和間歇努力的怪圈中,陷入精神內耗。

 

來源:視覺中國

但你發現一個問題了嗎,就是我們對工作期待太高了。

工作得給我們熱情,工作得讓我們學到東西,領導還得肯定我們的付出。

可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而工作?不就是為了生活兜底嘛。

通俗點說,最基本的是賺錢,是為了家人和幸福。

所以,一份工作,只要老闆能把承諾的錢到位,那這份工作就算及格了。

至於剩下的,能不能碰到特別好的項目,能不能遇到特別好的領導,這些都不要太放在心上。

過度理想化了工作的價值,只會讓我們在希望與失望之間不斷徘徊,痛苦不已。

生活並非淨土,能賺錢的工作多少有點委屈。

當你面對各種花銷帶來的生活壓力,你就會明白:

「工作真正的意義,是你安身立命的資本,是讓你有錢吃飯養娃、孝順父母,是讓你夜半醒來不害怕。”

所以不要擰巴,在工作中少談情緒,多談價值,不要內耗。

 

來源:視覺中國

 

合作而已,別讓過剩的責任感壓垮你

之前看過一句形容說,職場其實是在篩選那些責任感過強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責任感過強的人,會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不放心交給別人,事必躬親。

顧不上吃飯喝水,加班通宵也要把事情做好,家裡的事情根本沒精力管。

老闆稍微誇獎幾句,就更加拼命,甚至怕自己做得不夠多,顯得不夠努力,主動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久而久之,肩上擔子越來越重,脫髮、多囊、失眠、結節也成了身體的標配。

到最後,不得不停下工作,調理身體,消失在職場。

這幾年,我們也看到了非常多的新聞。

有人半年加班500小時,進了3次急診;

有人因為工作,長期飲食不規律,年紀輕輕就確診胃癌;

有人加班過度,心搏驟停被送進了醫院,人還沒出院,公司就已經招了新人頂替…

如同前面所說的,工作只是謀生的工具,不是透支生命的戰場。

 

來源:視覺中國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嗎?

人只有最基礎的生存、安全、歸屬、尊重的需求被滿足,才能開始向自我實現方面探索。

工作也是一樣。

只有當你賺得夠多了,物質生活優渥了,你才應該去考慮如何在事業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果你沒有到達那個境界,就不要盲目地大包大攬,更不要讓過剩的責任感壓垮你。

對大多數人來說,你和公司的關係,本質上只是合作關係。

你付出勞動,公司給予報酬,雙向交換,共同發展。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