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混得開的人,都會演這三齣戲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言論”,《讀者》(校園版·成長)2024年第11期
作家莎士比亞說:“世界是一個舞台,人生是一場戲。”
生而為人,每個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父母的“年老護航員”,上司的“好幫手”,子女的“教育引導員”…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驚慌失措,手忙腳亂,一不小心走進「死胡同」;但也有人游刃有餘地處理各種瑣事,結交貴人,邁進優質圈層,編織黃金人脈網。
二者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原因在於:
高明的人,都懂得演這三齣戲——“闊步高談”“裝聾作啞”“隨高就低”,讓自己少些尖刺,多些從容。
來源:視覺中國
第一場戲:“闊步高談”,釋放自信
以前的我,膽怯、沉默,與人相處小心翼翼,吃飯坐在邊角角,不希望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慢慢地,存在感變弱,別人談起我,只有一個淺淺的印象──「那好像是個勤奮的人」。
眼看著同儕早已升職加薪,自己仍在原地踏步,我下定決心改變。
在部門討論會上,即使內心恐慌害怕,手心出汗,面上也盡量保持淡定從容,不卑不亢地闡述看法、介紹方案。
跟陌生人說話容易語無倫次,就主動接觸不同的人,用清晰、簡短的話語傳遞鏗鏘有力的態度,讓人信賴、信服。
時間長了,我也脫胎換骨,從“醜小鴨”蛻變成“天鵝”,如今獨立帶隊承接項目。
作家週國平曾說:“一個人在處世和做事時,必須具備基本的自信,否則絕無奮鬥的勇氣和成功的希望。”
人都渴望遇到求賢若渴的伯樂,被賞識、提攜,但千里馬常有,伯樂難尋。
與其坐等貴人,不如以信心為刷,洗去身上的灰塵,綻放光彩,化被動為主動,吸引好運。
很多時候,我們失敗不是因為不努力,也不是因為能力差,而是沒有表達自信,去爭取試一試的機會。
畢竟你連第一步都沒有踏出去,沒有開始,再多的豪情壯志也只會化為泡沫。
吸引力法則說,堅信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裝」自信,學著勇敢說話、大膽做事,長年累月下來,你那些「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會慢慢模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你,侃侃而談,暢所欲言,大方得體。
敢於向外施展魅力,培養底氣,去贏先機,獲得機遇,才是一個成年人對自己負責的表現。
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場戲:“裝聾作啞”,修練屏蔽力
現實裡,大多數人經歷這樣的場景:
畢業後留在大城市闖蕩,親戚三天兩頭打電話,勸說趁早回家鄉工作、結婚、生子,少讓人看笑話,說只有這樣按部就班地生活,才能平穩過一生。
經濟實力足,為自己報了小時候不敢報的吉他課,朋友笑稱,這些課程費錢,帶不來收益,純粹是無用功。
人到中年,想拼一把,多賺點錢,嘗試搞自媒體,周圍人不停唱衰,說現在那麼多懸念滿滿的視頻,大家憑啥來看你平平無奇的日常碎片,收點心,別亂折騰,浪費精力。
活在世上,不可避免會遇到閒人,撞見閒事,被人議論難免不舒服,但若任由壞情緒沿著關係鏈條傳遞擴散,能量損耗過多,會給自己和身邊人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說服別人的過程,就像在使用橡皮擦,自己所損耗的比擦掉的字跡要多得多。”
不中聽的話,正確的做法是:
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不被任何人的情緒所困擾,打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