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狀態

人到中年,盡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狀態
value101 2025-04-11 檢舉

錢哥笑笑說:“事沒辦成,說啥也沒用,辦成了,我不說你們也會知道。”

 

隨後,他又神祕兮兮地說:

 

“聽生意場上的前輩說,話說多了會損耗能量,一張嘴好運氣就沒了。”

 

聰明人,都是悶聲幹大事,悄不響地達成目標,很少透露自己的真實狀況。

 

只要你低調得像小透明,那些爛人爛事就找不上你,壞事黴運也會繞著你走。

 

甚至很多人,故意掩蓋鋒芒,藏住本事,目的就是為了避人耳目,專注做事。

 

就像司馬懿,他那麼有本事,還在曹操那裡裝病,那麼有實力,還躲著權臣曹爽。

 

不過是為了養精蓄銳,暗度陳倉,等時機成熟時,一舉拿下想要的一切。

 

他數十年的規劃,正因為知道的人不多,才得以在權力的漩渦中順利開展。

 

作家毛姆說:

 

不要把你的計畫告訴別人,只讓他們看到結果,你真正想做的事,連神明都不要講。

 

逢人常閉口,暗中有作為,才是一個人能成事的樣子。

 

 

那麼,人為什麼總是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心事呢?

 

原因無非是,要嘛尋求外界支持,要嘛排解內心孤獨。

 

然而,外界支持再多,都不如自己下狠心使暗勁。

 

再多的人陪伴,他們也不可能陪你走完一輩子。

 

說到底,世界是自己,與他人毫無關係。

 

很多路只能一個人走,很多事只能一個人去扛。

 

前陣子,我重溫《月亮與六便士》,對其中一個細節印象深刻。

 

主角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在拋棄現有的一切去追求他的藝術夢之前,誰也沒有告訴。

 

連最親近的合夥人、妻兒老小都沒說。

 

他忽然失踪,只留下一封信告訴所有人,這並非意外,而他去意已決。

 

之後無論是在巴黎學畫畫,或是為了生計輾轉各地,乃至最後隱居小島。

 

他都從未提前鋪墊,身邊的人向來對他的打算一無所知。

 

就這樣,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朝著畢生的理想踽踽獨行。

 

最後,他終於在生命結束前,畫出了令自己滿意的畫作。

 

而關於他一切的一切,在他死後9年才被偶然得知。

 

有人說,他活得真不值,生前無人知曉。

 

但縱觀其一生,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在滿地六便士的時代裡,只有他找到了月亮。

 

他的追逐、他的收穫、他的圓滿,外界知不知道無所謂,他真切地擁有過就可以了。

 

他活出了自我,僅憑這一點,他就是幸福的人。

 

反觀我們自己,卻無數次踏入一個「迷思」。

 

那就是做什麼都想被看見,特別期待他人的肯定與襄助。

 

我們一次次表達自己,尋求認可,怕自己的抱負與才學被埋沒。

 

但事實也無數次給人教訓:

 

你的事,知道的人越多,你與外界的撕扯就越混亂。

 

一番番糾中,原本平靜的心起了波瀾,人就再也無法集中心力做自己。

 

無論何時,都別忘了,凡事向內求,才是達成所願的秘訣。

 

自己的生活裡,不必有太多觀眾。

 

安靜篤定地做事,時間自然會給你答案。

 

 

前陣子,和一位高階主管朋友聊天。

 

他是專案經理出身,對業界的風險、趨勢、利​​益糾葛都瞭如指掌。

 

但無論誰問他下一步的打算,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他都閉口不談。

 

投資哪個行業、學習什麼技能,會不會辭職單幹,是否打算換個平台…

 

這些問題,在一番深思熟慮後,他都有明確的計劃,不過只是他自己知道罷了。

 

他提醒我說:一定要記,自己要做的事,從你說出去的那一刻,難度就加倍了。

 

不想平添煩惱,不想徒增阻礙,做人做事,都要謹慎低調。

 

當你降服了內心的躁動,戒掉了對外界的依賴,做什麼都會更順利。

 

逢人但說三分話,遇事勿拋一片心。

 

降低傾訴和表達的慾望,是一個成年人最應有的克制。

 

而能耐住寂寞,暗中培養精進自己,你就已經贏過很多人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