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孝順婆家父母和娘家父母,有不同的命運

02
男人:婆家和娘家的差別,也有三點。
《孝經》中說:“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身為士人,孝順父母,兄長,侍奉國君等,就能夠保住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守住家族中祭祀的權力,這就是孝道的要求啊。
很明顯,古人實踐孝道,也是有一定私心的,那就是守住家業,得到俸祿地位等。
一些男人,可以透過“舉孝廉”,走進官場,從而改變命運。
從修族譜,蓋家廟來看,男人多半是守住自家祖上的東西。一些沒有兒子的家庭,也會透過把侄兒、族裡的侄兒的方式,延續香火。
這就說明,男人應該以婆家為主,也就是多管自家的老人。
到現在的社會,男人應該承擔婆家娘家兩頭的孝道,也可以繼承娘家的東西。與時俱進來分析,男人在盡孝的時候,應該要注重以下幾點。
其一,娘家有兄弟的情況下,女婿應該靠邊站,避免有爭奪財產的嫌疑。
古人雲:“女婿不上墳,上墳辱先人。”
女婿不能去娘家掃墓,這是帶著歧視的。但更多是為了阻擋女婿和娘家的父母走得太近,導致財產被女婿拿走。
身為女婿,對娘家的父母,按照習俗去送禮,拜年,有紅白喜事就參與,就好了。不讓娘家兄弟反感,是應有之義。
其二,娘家只有女兒的情況下,女婿應該主動承擔孝順,沒有必要被傳統習俗綁架。
現如今,獨生女家庭,兩個女兒的家庭,都很多。
男人一旦遇到了,應該承擔起孝順岳父母的任務。特別是遠嫁的情況下,給岳父母一間房,也是應該的。
也許男人的做法,會引起父母的不悅,但男人應該想辦法讓父母理解。別讓婆家太強勢,導致岳父母晚年悲苦。
其三,任何時候,都要對自己的父母好一點,這是家風,也是家教。
男人孝順自己的父母,古代、今天,都是天經地義的。
孝順父母,是感恩,也是教會子孫如何做人,如何持家。
當然,還有一種特別的情況,就是男人做了上門女婿之後,應該更盡心對岳父母好。這需要男人自己去把握和變通。
03
《孝經》中說:“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身為普通人,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去盡孝,以便盡孝的效率也會提升。
孝順父母是美德,但是我們從來不主張愚孝,不主張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不因為父母錢財多,就反覆討好,謀求遺產;不因為父母窮困,就冷落,怕自己吃虧。
能因地制宜,合理盡孝的人,最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