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肝臟疾病的人,早餐不能喝豆漿?醫生提醒:這3種早餐要少吃

很多人早上喜歡喝一杯熱豆漿,但如果肝臟不好,這杯豆漿可能不是個好選擇。
肝臟是身體裡的“化工廠”,負責把吃進去的各種營養加工整理,然後再分送到全身。它還承擔著「清潔工」的任務,把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處理掉。
一旦肝出了問題,身體其他地方也會跟著出狀況。
不少人得了肝炎 、 脂肪肝 或 肝硬化 之後,還跟以前一樣吃早餐,甚至覺得「只要吃得清淡就沒事」。
早餐吃錯了,即使再清淡,也可能讓肝臟壓力更大。尤其是有三種常見的早餐,肝不好的人一定要留心。
豆漿雖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喝
豆漿是很多人早餐的標配,熱呼呼的、味道香濃,還覺得很健康。但對肝不好的人來說,喝豆漿不一定是好事。
豆漿的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 。這類蛋白進入身體後,需要肝臟來加工利用。正常人喝點豆漿,肝臟輕鬆應付沒問題。但如果肝功能已經減弱,這時候再喝豆漿,反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尤其是未經高溫煮沸的生豆漿,其中含有一種稱為「胰蛋白酶抑制劑」的物質,不僅影響蛋白質的吸收,還可能刺激胃腸,甚至讓某些人產生噁心 、 腹脹 等不適。而這些症狀,正是許多肝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現的。
肝功能不好時,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體內的蛋白質代謝也會失調。這時候盲目補充豆漿,可能導致血氨升高,出現精神恍惚 、 意識模糊 等「肝性腦病變」的表現。
對於已經確診肝病的人,特別是肝功能明顯異常的患者,早餐最好不要喝豆漿 。如果實在想喝,至少要確認肝功能已經穩定,豆漿一定要煮熟透。
一碗白粥,看起來清淡,其實藏著陷阱
肝不好的人,總覺得要吃清淡一點。很多人早餐就來一碗白粥 ,配點鹹菜,感覺簡單又養胃。但這碗看似溫柔的白粥,對肝臟來說卻可能不是個好主意。
白粥的主要成分是精白米 ,煮得軟爛,消化吸收快,吃完很快就轉化成血糖。這種快速升高的血糖,會激發胰島素大量分泌,而這些糖分如果用不完,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肝臟裡,最後可能變成 脂肪肝 。
尤其是很多人喝白粥時喜歡加點鹹菜 、 肉鬆 、 醬瓜 這些配菜。問題是,這些配菜普遍含鹽量高,對肝臟和腎臟都是負擔。特別是肝硬化的人,本身就容易出現 腹水 、 下肢水腫 ,如果早餐鹽吃很多,水分更容易積在身體裡。
所以這碗白粥,不像想像中那麼溫和 。它可能悄悄地讓肝臟更累,也可能讓身體的脂肪越積越多。
油條、煎餅果子,肝最怕的“早上炸彈”
路邊攤的油條 、 煎餅果子 、 炸糕 、 酥餅 ,香氣撲鼻,總是讓人忍不住買上一份。但這類早餐,對肝臟來說,簡直就是「早上炸彈」。
這些食物有個共同點——高油、高溫、重口味。油條需要反覆高溫油炸,過程中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 和 丙烯醯胺 ,這兩種物質都被認為對肝臟有損害。尤其是反式脂肪,會讓肝臟產生更多脂肪,加重 脂肪肝 ,也可能影響肝細胞的修復。
而煎餅果子裡的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