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以上的人,還需要每天運動、運動嗎?看看你最適合哪一種方式

70歲,不算年輕,但也遠遠沒到「該躺平」的年紀。
很多人一到這個歲數,心裡就開始打鼓:“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能鍛煉嗎?還需要鍛煉嗎?是不是走兩步路就夠了?”
但現實的身體狀態從來不會因為你的「心理預期」而網開一面,它只看一個東西:你怎麼對它,它就怎麼對你。
國家衛健委2023年的一項關於老年人健康狀況的報告指出,70歲以上人群中,超過60%的慢性病患者與缺乏日常活動 高度相關,而其中肌肉少症和骨質疏鬆的患病率在不運動群體中,是常年堅持適度運動人群的2.4倍。
你可能會說,我70歲了,早上起床都很費勁,哪還有力氣去運動?
但問題恰恰在於:你不動,它才更僵;你越躺,它越垮。身體就像一台老式的縫紉機,放久了不轉,銹得更快。運動不是年輕人的專利,而是老年人的救命稻草。
我們說的“運動”,從來不是讓你去健身房擼鐵,也不是讓你去跳高、舉重、馬拉鬆一條龍。別自己嚇自己。真正適合70歲以上人群的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調整,是對抗「身體懶癌」的溫柔戰術。
你有沒有註意過,村裡那幾個70多歲還種地的大爺,反而身體倍兒棒?他們每天掂著鋤頭,走來走去,雖說不叫“鍛煉”,但肌肉、骨骼、心肺統統在線。這不是偶然,這是「勞動療法」的活體展示 。
千萬別以為運動等於穿運動服、戴護腕,只要你動了,它就算數 。
再說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很多老人退休以後,天天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吃完飯就坐,坐完就躺,躺完刷手機。問他為啥不動?回答大多是:“怕摔著。”
可你知道嗎?真正容易摔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愛動的人。肌肉萎縮+平衡感下降,一摔就骨折,一骨折就臥床,一臥床就說不定從此站不起來。
人的大腦和身體一樣,都需要「激活」。運動是最便宜的腦保健品 。
2024年《中華神經科雜誌》的一篇綜述明確指出,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延緩老年認知退化的速度,尤其是改善短期記憶和空間感知能力。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你以為跑步只是鍛鍊腿,其實它也在鍛鍊腦。
那問題來了,70歲以上的人到底該怎麼動?要不要跟著公園大媽跳廣場舞?
可別小看廣場舞,它雖然看起來花俏,但它是真正集「有氧、協調、社交、記憶力訓練」於一體的黃金組合 。只是,如果你的膝蓋已經“抗議”,那還是勸你低調點,選擇一些更柔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