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養老靠什麼?孩子第三,存款第二,第一很多人想不到

體面養老靠什麼?孩子第三,存款第二,第一很多人想不到
value101 2025-08-21 檢舉

誰知道,小姨退休後,年年都有充足的資金出去旅遊。

靠著厚實的積蓄,她還能游刃有餘地為繪畫、口琴等諸多愛好買單。

現在別人一提起小姨,都是滿滿的羨慕。

雖然中年事業有成,收入也不低,但小姨的生活一直算不上鋪張,這才在退休後,攢下了一筆可觀的積蓄。

小姨說,自己仔細算過,按照目前的開銷,這筆錢足夠她安享晚年了。

除了存錢,也有人靠終身工作持續獲得收入。

例如知名畫家黃永玉,年過八十仍維持每天八、九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不停地出書、作畫;

也正因如此,黃永玉的晚年不僅衣食無憂,還可以偶爾開跑車、下館子,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俗話說,別人賺的錢,不是不夠你花,就是不給你花。

財務獨立,是任何年齡都逃不開的課題。

銀行卡里的數字,構成了一個人最硬的底氣。

人到晚年,倘若身後無人可依,願你仍有青春歲月積攢下的資本,笑對人生終場。

 

最安心的晚年,得靠自己

其實,要是靠兒女和金錢就能體面養老,養老問題也不會成為常年熱議的「大難題」。

把晚年寄託在兒女身上,萬一他們工作調動到外地,或是被工作壓力困住,無法及時盡孝怎麼辦?

把晚年寄託在金錢上,若遇到突發事件讓財務吃緊,又該怎麼辦?

老話說得好: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或許,找到一群與自己處境相似的人,才能在互助中安穩走過晚年。

這樣的例子已在多地出現。

在廣州,7個閨蜜共同湊了400萬,在郊區買了一棟小別墅。

她們年輕時來到廣州打拼,彼此相熟。

那時常常一起暢想,等退休後要選一處山美水美的地方安度晚年。

生活的忙碌讓她們暫時忘了曾經的約定,在相識十週年的聚會上才猛然發覺,自己和閨蜜們都已經過了中年。

年齡的變化提醒著她們:共同養老不用再等20年,從有錢、有餘力的現在開始,就應該早點準備。

於是7個人共同選定了廣州郊區的一棟別墅,作為共同養老的地點。

別墅建在農田邊,一抬頭就能看到綠意盎然、生氣勃勃的世界。

敞亮的360°落地窗、超長的開放式廚房、特大的臥室裡鋪著柔軟的榻榻米…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與同頻的人一起老去,是一件安心且幸福的事。

這種「互助養老」模式一經報道,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認可與羨慕。

不過,也有人提出疑問:

如果抱團養老的都是同齡人,那麼到了大家都無法自理的年齡,又該怎麼辦?

為了因應這個問題,「時間銀行」的養老模式應運而生。

有些社區會組織年齡稍低的志願者,為高齡失能老人服務。

志工可以把服務時長存入“時間銀行”,當自己年老時,就可以從中兌換服務時間,享受新一代誌工的照顧。

有句話說得好,你的現在,就是我的將來。

有誰能夠避免衰老的宿命呢?

在這個前提下,「今天我助人,明天人幫我」的心態就成了最優解。

養老問題看似艱鉅,但再難的事情總會有辦法,再大的問題總會有出路。

堅持不懈地探索,總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養老之路。

 

很喜歡一句話:“老年人,不是衰敗的人,而是成熟的成年人。”

在人的一生中,學習和成長從未停止。

老年人或許身體漸弱、精力不足,但在解決問題的能力、洞察本質的眼光上,反而是越老越有優勢。

人生過半,不必糾結體力和精力的衰退;

堅持思考,堅持尋找,終將能創造一個足夠幸福的晚年。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