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value101 2021-11-30 檢舉

 

朋友王玲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聽從公司安排,她住進了集體宿舍。

 

下班之餘,同事們總是喜歡拉著她到處亂逛,特別是周末的時候,徹夜狂歡。

 

習慣獨來獨往的她並不喜歡這樣的群居生活,但是,為了不傷害同事之間的感情,她只能選擇附和敷衍,甚至有時候硬著頭皮加入到她們的狂歡之中。

 

久而久之,她過得越來越不開心,越來越不像自己。

 

為了逃離這種生活,最終,她選擇搬離公司宿舍,一個人到外面租房。

 

雖然一個人的生活很孤單,但是她活得很自在,不僅可以保留自己喜歡的生活習慣,而且還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歡的事。

 

更重要的是,她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

 

後來,她當上了部門經理,而那些曾經與她在同一個宿舍的同事,還在原先的崗位上渾水摸魚,得過且過。

 

雖然說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沒有人能真正活成一座孤島,但是當隨波逐流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變得平庸也不足為奇了。

 

如果我們能從千絲萬縷的社會關係中抽身出來,發現自己,活出自己,這不僅是一種敢於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更是一種自我綻放的魅力。

 

成長,本就是一個人的事情,忠於自己的內心而活,才是最好的修行。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從小到大,別人都在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卻很少有人教我們如何獨處。

 

周國平說:“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學會獨處,就是學會如何讓自己安住於當下。”

 

在這個抱團取暖的時代,獨來獨往的人顯然比我們多了更多獨處的機會。

 

擁有獨處能力的人,也就擁有了對抗孤獨的力量。

 

2012年,建築學家王澍獲得了世界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

 

談到成功的秘訣,王澍說:

 

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小時候我因為孤獨,所以愛上了畫畫,對建築有了一種懵懂概念。

 

畢業後因為獨處,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很多設計靈感都源於那個時期。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大學畢業的時候,他進入浙江美院下屬的公司上班,因為覺得不自由,熬了幾年,還是選擇了辭職。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當他周圍的那些建築師們都成了巨富,他卻像歸隱了一樣,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從事體力勞動,閒暇時間就在西湖邊晃蕩、喝茶、看書。

 

因為對傳統建築的偏愛,他幾乎不做商業項目、不鼓勵拆遷、不願意在老房子上“修舊如新”、不喜歡地標性建築,始終與潮流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他說:“我要一個人默默前行,看看能夠走多遠。孤獨當中我能夠堅守,我不怕。因為在孤獨當中,我有我的樂趣。”

 

在後來的日子裡,從五散房到寧波博物館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類堅持。

 

他的原則就是,改造後,建築會對他微笑。

 

無數個孤獨的日日夜夜,因為對夢想的堅持與堅守,他終於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

 

我們常常把獨處和孤獨劃上等號,因為害怕孤獨,所以不敢獨處,其實獨處從來都不是孤獨的直接原因。

 

如果內心空虛,即使身處繁華喧囂,也會寂寞難耐;如果內心豐盈,就算身處深山老林,也會怡然自得。

 

當你決定與孤獨共處,敢於直面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強大的想要改變自己的勇氣時,你就能從孤獨中成功突圍,並且從孤獨的表像走向內在的成長。

 

這個時候,獨處不再是孤獨,而是變成了一個人的狂歡。

獨來獨往的人,其實都很厲害

 

佛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孤獨是我們每個人的宿命,獨來獨往更是一種接近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可以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好地做到外部環境和內在精神的和諧統一。

 

當我們越來越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可以毫不費力地把一個人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的時候,我們就離真正的自由不遠了。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多把一些時間留給自己,不負歲月,不負韶華,不負自己。

 

堅信,只要我們敢於獨來獨往,一個人照樣可以活成千軍萬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