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value101 2021-12-04 檢舉

最近,《女心理師》熱播,把很多人們不願意稱之為病的心理疾病,放大在故事裡。

 

被說成“想太多、太敏感”的抑鬱症;

 

被母親過度管控、難以逃離的“原生家庭控制病”

 

被身邊人認為是“矯情”的產後抑鬱……

 

每一種情緒的壓抑和隱藏,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悲劇。

 

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呈現出“一高一低”的特點。

 

低是年齡低,患抑鬱症的人年齡越來越低;

 

高指的是高學歷、高收入、高智商,抑鬱症患者中不少是學者、白領、高管、大學生等等。

 

我們學了很多知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解三角函數,暢談魏晉風度,左手數理化,右手政史地”。

 

但也許這些幫不到我們完成更重要的功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年少成名,他看到了傳統學校教育無法涉及如何面對工作、愛情、金錢、婚姻等更現實的議題。

 

2008年,他創辦了一所“人生學校”,希望讓哲學、文學、心理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解決那些讓我們造成困擾的難題。

 

在追求成功的世界里活著,人們的痛苦和快樂似乎都來自於大的成就。

 

考上重點中學、得到高收入的穩定工作、買下寬敞的房子、找到一生摯愛……

 

得到這些的時候,我們歡欣雀躍、信心倍增;得不到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人們不會為了“微小的幸福”而慶祝,甚至不會各個談及,但是大事不過幾件,留心觀察生活中那些令人著迷的小確幸,抓住讓我們感到幸福的微小瞬間,才是獲取幸福的核心能力

 

《微小的幸福》 一書中,阿蘭·德波頓選取了52件小事,把它們放在放大鏡下,探索我們到底為何因之觸動,展露笑顏。

 

你會發現,微小的幸福一點也不微小,它同樣能夠引發我們對生活中各種宏大主題的思考。

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清晨起床

 

清晨,你早早醒來,室外還一片沉寂,太陽剛剛探出地平線,家里人還在沉睡。

 

你望向窗外,低處的雲層慢慢染上橘色,襯得那塊天空呈現出一片粉紫色,底部的雲朵好似在金色的汪洋中浮動。

 

每天清晨,類似的景色都會出現,只不過那時你都在睡夢中。

 

廚房裡還留著昨天的剩菜剩飯,昨晚的疲憊,和伴侶的爭吵,似乎都已經很遙遠了。

 

清晨,就是用來忘記昨天的。

 

你動身去街上散步,室外空氣清新,十分靜謐,路上車輛的喧囂還未響起,你能聽見鳥兒飛離樹枝時扇動翅膀的聲音,以及各式鳥啼,有的清脆嘹亮,有的低沉溫和。

 

這些微小的自然之美,只存在於美好的清晨。

 

街上還有遛狗的人,像你一樣,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獨享自在的早晨。

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一天當中,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是有限的,此刻的你感到自己彷彿擁有一小段額外的時光。

 

其實這種時光一直都在,只是你剛剛才發覺。

如果活著很累,就去做件“小事”

 

外婆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理想外婆的形象。

 

也許在你小時候,父母不在你身邊,你在外婆家和她單獨度過了一段時光。

 

那時候你會跟著她在廚房裡幫忙,櫥櫃的氣味獨特,擺滿了外婆積攢多年的碗碟和工具。

 

外婆會帶你到菜地裡玩,你給山羊喂草。

 

外婆還會給你水果糖,那是在家時父母不願意讓你吃的東西……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認為,嬰兒和母親的分離過程中,需要“過渡性客體”,比如嬰兒喜歡的毯子、或者毛絨玩具

 

外婆的作用相當於過渡性客體,她陪伴著你在早期探索更廣闊的世界,讓你在成長過程中持續感到母愛和安全。

 

她可能不懂電子遊戲,不知道怎麼發朋友圈,聽不懂“yyds、破防了”是什麼意思,她只關心你是不是還喜歡吃水果糖、擔心會不會穿太少。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