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窮首富”,生前無房無車,死後裸捐2000億,誰還記得他?

2007年6月2日,一位老者在香港逝世。
屆時,整個香港陷入悲痛。
多位國家領導人發出唁電;
不僅前行政長官董建華為他扶靈,香港首富李嘉誠也在其中;
中國政府為他舉行“國葬”,靈柩上覆蓋五星紅旗;
追悼會當天,很多普通香港市民自發前來,坐滿了整個會場,送這位老者最後一程。
這位老者到底什麼來頭?
在香港,享受過最高級別葬禮的,唯有兩人,一位是霍英東,另一位便是這位老者。
他的名字叫,莊世平。
世人皆知首善富豪諸如曹德旺、陳嘉庚,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
他的故事不該被灰塵埋沒,他做的事情不該被世人遺忘。
1911年,廣東省普寧縣一戶書香世家,出生了一名嬰孩。
家里人給他起名,莊世平。
少年時期,憑藉家學淵源,自己又肯努力, 他是一個讀書的好苗子。
12歲離開家鄉,到汕頭營石中學讀書,後來中學求學於上海浦東中學。
18歲到古都北平讀書,在孫中山創立的中國大學讀經濟系。
師從學界大家陳豹隱教授,他是第一個把《資本論》翻譯到國內的學者。
學習的是最進步的思想,接觸的最優秀的一群人,身在其中,莊世平很難不受其影響。
當時,正值日本侵略東北三省,東北很快淪陷。
身為心憂家國的年輕人,莊世平無法視而不見。
他說過:“我體驗了前所未有的切膚的國恥之痛!令我刻骨銘心、永誌不忘!”
他白天組織學生進行募捐演講,募集錢財和衣物;
身體力行支持愛國將士出關抗日,並帶頭到火車站為將士送行。
夜晚伏案寫作,莊世平寫得一手漂亮文章,演講稿總是能夠感染在場的所有人。
大學畢業後,莊世平因長期組織學生運動,國內無法容身,在愛國友人的邀請下,去到泰國崇實中學任教。
雖然身在泰國,莊世平沒有一刻遺忘飄零破碎的祖國。
他白天教書,晚上宣傳愛國思想運動,動員愛國青年回國參加抗日戰爭,與此同時,還在泰國《中原日報》作為主筆,發表大量文章。
莊世平的行為,不僅引起了泰方的注意,還引來日偽分子的秘密通緝。
為了逃避追擊,他開始從思想宣傳,轉為實際運動。
當時,東南亞地區的援華物資只能依靠一條滇緬公路來運送,
為了確保物資順利運往國內,他不僅親自考察滇緬公路,寫下2萬餘字的《滇緬公路考察報告》。
同時,還為滇緬公路的物質運送大力奔走。
缺少運送司機,他就多方奔走,冒著生命危險親赴馬來西亞求助陳嘉庚,發動華僑司機齊力助力這條物資隊伍。
在當地愛國僑領的幫助下,莊世平還一手創辦了“合盛商行”、“安達公司”等商會機構。
這些商行不僅為當時的愛國運動人士進行掩護,賺回來的錢又全部輸送到當時如火如荼的國內戰場,並且提供大量資金,藥品等救援物資。
周恩來曾說:“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
建國前夕的中國,經濟凋敝,民生艱難,特別是香港,金融體系一直被英國所壟斷。
為了避免外幣繼續收刮南方地區的財富,當時任中國香港分局書記方思瓊說:
“要想改變這一狀態,就要建立自己的銀行。”
這麼重要的任務,落在了莊世平的肩上。
開銀行,比開公司要艱難得多,沒有啟動資金怎麼辦?
莊世平拿著向組織借的一萬美元,並且保證只能賺錢,不能賠錢,就出發到了香港。
“南洋商業銀行”,就這樣被創辦起來了。
當時的香港,英資銀行壟斷著當地的金融系統,並且嚴格管控華僑將資金轉入內地。
莊世平想,既然其他銀行不做這個業務,那我就來做,他提出“便利僑匯,服務僑胞”的業務,切中了海外僑胞給家鄉匯錢的需求。
南洋商業銀行的資金,因此源源不斷地湧入,短短半個月,南洋銀行就從1萬美金到523萬港幣。
1949年12月15日,運營2年的“南洋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成立。
成立當天,莊世平頂著巨大的壓力,在銀行樓頂升起了全港第一面五星紅旗。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當時距離香港回歸還有48年,將近半個世紀。
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全港都在米字旗的統治下,到處是英式氛圍。
能在這裡升起一面五星紅旗,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代表的意義,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不言而喻。
很快,莊世平又把銀行開到了澳門,澳門南通銀行就這樣被創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