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窮首富”,生前無房無車,死後裸捐2000億,誰還記得他?

有了南商銀行的成功經驗,南通銀行很快解決了當地僑民匯款難的問題,並且像南商銀行一樣,很快發展壯大。
很難想像,當初僅僅憑藉1萬美元啟動金,只有18位職員的銀行,在莊世平的運營下,成為擁有50家分行,2000多名員工,總資產高達2000億的大型銀行企業。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這位在兩島奮鬥半生的86歲老人,終於等到了。
看著殖民者的旗幟緩緩落下,五星紅旗高高升起,莊老眼含熱淚地表示,夙願已了。
他說過:
我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氣,就想爭口氣,讓中國人坐在國際舞台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
這個目的達到了,我也死而無憾了。
從白手起家,到擁有千億財富,在一般人看來,莊世平原本可以過著豪門奢侈的生活。
但現實並不是這樣。
在香港主持工作多年,一直沒有置業,始終租住在銀行的員工公寓裡。
出門沒有司機,無論到哪裡,都是跟普通人一樣乘坐公交地鐵。
總是穿著一件領口已經磨損的白襯衫,給人的印像是一個普通的老頭,身上唯一佩戴的一塊手錶,已經帶了幾十年,也不過一百來塊錢。
衣服破了就打補丁,家具也一直是幾十年的老款式。
莊世平生活上一切從簡的家風,不僅自己以身作則,也對孩子也嚴格要求。
莊老的6個兒女,他們從沒有借助父親的蔭庇,為自己謀福利。
不僅沒有從政,甚至連做小生意的都沒有。
相反,他們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其中大兒子,一直做著公交車司機的工作。
父親過世後,他們沒有繼承任何形式的遺產。
莊世平對自己很苛刻,對家人很嚴格,但是對祖國的建設卻異常大方。
他跟李嘉誠曾經有一段歷史性的對話。
李嘉誠:“世平兄,你說,人生什麼最有意義呢?”
莊世平:“興學育才最有意義。像陳嘉庚先生一樣,名字和他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聯繫在一起的,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
在莊世平的牽頭下,李嘉誠和眾僑商斥巨資創辦了汕頭大學。
1986年,75歲的莊世平決定退休,此時他做了震驚世人的決定,他大手一揮,將自己一手創辦的價值2000億的銀行無償轉交給國家。
生於斯,長於斯,還於斯。
他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一個赤子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
曾經有記者問大兒子,會不會因為沒有遺產而埋怨父親,
他說:
“父親總是教導我們要自食其力,不願意借用自己的影響為子女辦事。我到香港後,他從不過問我的事。”
“我們是沒有什麼埋怨的,因為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一批人是這樣做。”
回顧莊老的大半生,他對自己很嚴苛,甚至毫不在乎,但是對待周圍人卻異常溫和平易。
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劉夢熊曾評價他:
“不管大事小事,莊世平來者不拒,有求必應,他才是香港的'黃大仙'。”
作家夏萍寫作《李嘉誠傳》時,曾經向莊老請教,
“他總是幫人細緻入微,是想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你。”
後來,在莊世平的幫助下,夏萍創辦了《領袖》雜誌。
還有一次,有一幅王羲之十七個真蹟的墨寶流落別處,有關部門找到他,希望他協助購回,後來在莊老的運作下,順利到手。
晚年時候,太太林影平患上老年癡呆,當時已經是高齡的莊世平,親自照顧太太的飲食起居。
每天早上要給太太穿好衣服,晚上會細心地給太太擦腳。
不管在外面有多忙,他都要趕回家給太太做飯吃。
後來,因為香港住院費用昂貴,他為了節省開支,不給國家添麻煩,偷偷將太太轉到深圳住院。
雖然他衣著普通,一貧如洗,有一次參加國際會議,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位了不起的傳奇人物。
會議結束後,退場的走道上,所有人排成一排,目送讓莊老先行離開,向他偉大的人格和貢獻致敬。
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真評價他:“莊老是偉大的幕後英雄。”
為了國家的發展,他甘當了背後的角色,但是他的品格,他的貢獻,他的傳奇經歷不該被時間埋沒,被人們忘記。
每個現在仍舊享受其福澤的人應該記得;
每個被他傳奇的人生經歷,被他高潔的人品打動的人應該記得。
這才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明星,即使時間過去再久,他的人格魅力也毫不褪色。
國學大師饒宗頤曾經給他的輓聯寫道:
“一老功勳邦國重,萬人追仰惠澤深。”
點個“在看”,致敬莊老,光耀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