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方式,它排第一

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方式,它排第一
value101 2024-03-23 檢舉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好奇地詢問一對有著三十年感情的老姊妹保持友誼的秘訣。

其中一位阿姨笑著說:

「管住嘴、穩住心,不該管的事不管,不該問的事不問。」

簡單的回答,卻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那些能久處不厭的感情,往往都有著清晰的邊界感。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說話缺乏邊界感的人。

要嘛喜歡藉著關心之名,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要嘛喜歡將所有負面情緒,不分時間場合地倒給別人,讓人或特別尷尬,或十分鬱悶。

當我們接觸的人越多,往往就越會發現:

在成年人最討厭的聊天方式中,「習慣性越界」就是高居榜首的No.1。

 

來源:視覺中國

 

越界,危險

我們身邊好像總有一種人,習慣把打探別人的隱私當成關心,把侵犯別人的邊界看成熱情。

央視《夜讀》欄位曾經就「越界」這個主題,訪問了許多網友。

自從媒體作者@黃不會吐槽說,自己有一次在機場寫稿子,坐她旁邊的人一直盯著看。

她在不停地寫,這人就不停地看。

最無言的是,對方一邊看還一邊問:

“寫什麼呢?”

“你是作家呀?”

“寫作能賺不少錢吧?”

…………

一句又一句的轟炸,搞得她特別尷尬,所有的想法都被打亂了,只能被迫停筆。

一位剛大學畢業的女生@子惠說到自己的遭遇,則感覺更加鬱悶。

她去年回老家跟親戚聚餐時,隨口說了一句“在北京工作生活壓力好大”,一位不太熟的長輩聽完立刻加了她微信。

從此,這位長輩就一直告誡她“還是回老家工作好”,經常給她轉發各種家鄉的招聘信息。

不但如此,她也常自顧自地講老家生活的種種便利,並列舉各種翔實的如某某又考上了某單位的例子。

@子惠說,這位長輩好像對自己的生活生出了一種必須矯正的“責任感”,見不得她在外面“受苦”,所以千方百計想讓她過上自己覺得“正確”的生活。

天長日久,子惠漸漸不勝其煩,只好跟親戚說:“我覺得自己現在挺好的,您就別操心了。”

就這樣,親戚最初那份熱情的關切,變成了最終雙方的不歡而散。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當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失去了應有的界限,就很容易造成一些「社交事故」。

例如前面那個愛刨根問底的「路人甲」和這個「特別熱心」的親戚,他們不是經常在交談中毫無顧忌地騷擾別人,就是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卻不知道,這樣毫無界限的入侵,會帶給別人很多困擾;這樣自以為是的關心,會讓別人倍感厭倦。

而這樣的“習慣性越界”,就是人際關係中最“有毒”的聊天方式。

 

越界式聊天,不妥

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擅長「越界式聊天」的人,通常會有四大「典型症狀」:

第一種是打探隱私。

“你今年賺了多少錢?肯定存了不少吧?”

“我侄兒孩子都會打醬油了,你咋還不談戀愛?”

……

他們通常喜歡用360度無死角的刨根問底,來滿足自己的窺探慾和好奇心。

第二種是亂開玩笑。

例如一邊當眾模仿口吃的人說話,一邊哈哈大笑;碰上皮膚黑的人,會自以為幽默地問別人是不是剛從非洲回來。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常常看到類似的場景:

朋友聚會氣氛漸濃時,有人突然指著另一個人說:「你們不知道,這小子快小學畢業了還尿床,差點被老媽打個半死……」然後隨著眾人哄堂大笑,全然不顧被「揭老底」的朋友已被氣得滿臉通紅。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