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上班的真相後,再也不想辭職了
最後,她選擇了錢最多,而非最有成長性的職位。
賺很多,付出也多。
每天瘋狂“996”,工作不僅壓榨了她的休閒時間,就連身體,也頻繁亮起紅燈。
她不是今天胃痛,就是明天腰酸,前不久體檢報告出來,體檢指標超過一半不合格。
拿命換錢不值得,正如那句話說的:“上班最大的意義,不是那點工資,而是工作能讓你有規律地生活,有見人的機會,有穩定的社交圈子。 ”
如果只認錢,很容易一葉障目,看不到工作帶來的其他好處。
我們該做的,是視工作為學習,充分利用上班的8小時精進自己,磨練技能,進入良性循環。
對工作的認知,決定職場出路。不把賺錢當過程,趁年輕多耕耘,財富自來。
來源:視覺中國
人是陶器,職場是上好的製陶廠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有個未開化的部落村莊,那裡的人堅信:
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鍛鍊與成長。
這個部落以傳統的燒荒式農業形式為主,耕種甘藷,人們每天披星戴月勞作,沒人覺得“工作是苦役”,而是認為,把工作做得完美,就是磨煉人格。
誰家的田地整修得最好,作物長得最喜人,泥土的氣味最香,誰就是佼佼者,值得全村人敬重和愛戴。
這種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的狀態,離不開整個環境營造出的氛圍。
職場就是這樣一個特別的能量場——
原本不善言辭的人,「被迫」學習如何跟同事、領導打交道,慢慢琢磨出自己的職場語言。
習慣單打獨鬥的人,職場交際網會提醒你如何與人合作,以實現共贏。
以為畢業就可以丟掉書本,但職場的奮鬥氛圍會推動你不斷思考如何自我提升,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
因為職場不是真空環境。
當你置身在真正的能力競技場中,看到周遭的人都在為目標努力、行動著,自己的腳步也會不自覺地跟著邁。
特別認同史學大家許倬雲先生說的這句話:
「工作不僅維持你的生活,是讓你帶進社會的一個角落,也是個連線;工作是雕塑你自己,每個年輕人現在都有以前沒有碰到的機遇,浪在往前走,不要被浪丟在後面,你寧可做個衝浪兒,你不要做個在海灘上曬太陽的人。
每個人都是一塊小小的泥土,放久了,只會變乾變硬,只有被摔過、捏過、烤過,才能被塑造成精美的陶器,被關注,被重用。
來源:視覺中國
《讀者》上說:
「成功最可靠的方法,是你自己定義成功。先射箭,然後在射中的地方,畫一個靶心。 ”
既然沒有不累人的工作,也不會事事順自己的意,那就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確認它的意義。
把上班當成公司倒貼錢的美差,你盡力學習、提升。
等到你輕鬆駕馭、勝任,回頭看看自己付出的努力,就會發現,過程對了,你也不覺得上班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