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上混得最好的,都有這3個特點
一個再出色的人,長期在緊張的人際關係和充滿壓力的環境中浸泡,也會變得暗淡無光、心浮氣躁、歇斯底里。
——言論,《讀者》2024年第7期
有人奮鬥多年,勤奮懇懇,是單位有名的“老好人”,卻仍然淪為“小透明”,不被青睞。
有人年紀輕、經驗少,卻頻繁接到他人遞來的“助力棒”,快速走到眾人前面。
一個單位裡,混得好的,往往都有這3個特點,看看你有沒有。
來源:視覺中國
過濾“外界噪音”,不要糾結
相信大家在工作中多少會聽到不舒服的話語,有些話聽了會瞬間怒氣值爆表,恨不得上前跟人爭個高低,比畫兩下。
這時候你要是沉不住氣,就容易活在別人的嘴裡,失去自己的判斷,被別人掌握主導權。
聰明人,會自動過濾無意義的“噪音”,堅定自己的目標,朝著既定的軌道行駛。
朋友剛參加工作時,因為還在實習期,畢業院校也一般,常被其他同事安排做各種雜活,時不時還會被嘲諷兩句。
他參考前人經驗,完善方案,有人嘲笑他在做無用功,讓他把力所能及的事幹好就行了。
計畫初期,他鉚足勁兒想多參與、多鍛煉,一天到晚打電話,四處奔波拉贊助,卻被同事話裡有話地評價道:“年輕人就是有活力,到處瞎折騰。”
朋友業餘時間考取技能證書,也被指指點點,說他「使手段,吸引領導注意」。
還好朋友沒有理會這些閒言碎語,一門心思做自己的事。
周圍人實在太過分,他就跑到空無一人的會議室,遠眺窗外,讓心靜下來。
因為“兩耳不聞窗外事”,只專注於提升自己,他成功通過實習考核,被列為重點培養對象。
面對單位各種工作以外的煩人事,克制不住反駁欲,就多問問自己:“這件事對我的成長有好處嗎?”
如果沒有,那就屏蔽它,左耳進右耳出,或遠離閒言碎語,不接近、不靠近。
別人說什麼、怎麼說是他的自由,但如何做是你的權利。
主動戴上降噪耳機,掌握前進的節奏,才不會亂了心神,被別人的看法牽著走。
無論前路如何泥濘、彎曲、漫長,都要穩紮穩打走下去,站穩腳跟,插上勝利的小旗。
到那時,流言蜚語早已沒了蹤跡,只有眾人羨慕的眼神。
正如那句話所說的:“歷史只會記得你的作品和榮耀,而不會留下一事無成者的閒言碎語。”
來源:視覺中國
熬過“苦寒天”,有力量
工作裡,總有一些人:
被同事說幾句,就眼圈泛紅,一滴一滴往下掉眼淚,訴說自己有多不容易、多努力。
被客戶誤解、投訴,就當場跟人理論起來,甚至拍桌子,指著對方鼻子開罵,最後怒甩離職書,一走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