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那麼爛,經歷那麼慘,可惜拖不垮她這個100歲“真名媛”
葉嘉瑩先生一百歲了。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穿裙子的士”,在全世界漢學家眼中,她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葉嘉瑩先生原姓葉赫那拉,與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同宗。
生逢戰亂,改變了她的人生。
曾祖父在鹹豐年間擔任正四品佐領,祖父是光緒年間進士。
父親葉廷元,北大英文系畢業,在民航公司服務。母親李玉潔師範畢業,婚後就專心照顧家庭。
幼年葉嘉瑩圖源傳記電影《撣水月在手》
葉家在察院胡同23號,一座灰磚紅瓦四合院,門前有一對石獅。
不算大富大貴,但也殷實安穩,最難得的是家裡的平靜氛圍和詩書氣質。
葉嘉瑩回憶:
「我有時候在一些電視劇裡看到父母子女之間大呼小叫的場面,會覺得難以接受。我小時候生長的環境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
「無論是我伯父、父親,還是伯母、母親,甚至於連傭人之間,大家講話都是心平氣和的。家裡永遠都很安靜,可以聽得到蟬鳴和蟋蟀叫。”
父母對她的教養是“新知識、舊道德”,不讓出去玩,不大接觸外界。
用今天的眼光看來,這樣的教育對一個女孩來說顯然是很大的缺點。
生逢連年戰亂,到處是各地逃難到北平的百姓。
冬天葉嘉瑩去上學,巷口轉彎處就能看見凍死餓死的人,這是她早年記憶裡抹不去的傷痕。
國中畢業時的葉嘉瑩圖源傳記電影《撣水月在手》
17歲,葉嘉瑩考上輔仁大學,但戰亂中父親失聯,剩下一家人艱難過活,只能吃渣土一般的「混合面」。
母親生病,在天津做手術時感染了敗血症,心裡放不下三個孩子,坐火車趕回家的途中不幸過世。
葉嘉瑩一直記得母親入殮那天釘子釘在棺木上的聲音,成了她心裡一塊疤。
她承擔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萬幸有伯父伯母關照,她還能夠繼續上學。
在輔仁大學期間,葉嘉瑩遇見了影響她一生的導師顧隨先生。顧隨最得意的兩大弟子,一位是周汝昌,一位是葉嘉瑩。
大學畢業時的葉嘉瑩圖源傳記電影《撣水月在手》
葉嘉瑩以國文系第一名的成績畢業,陸續在北平幾所中學任教。
生活仍舊艱難,她整個冬天只有一件厚棉衣,破了個窟窿,棉絮露在外。
24歲時,葉嘉瑩做出一個對命運轉折影響巨大的決定:結婚。
對方叫趙東蓀,他的堂姊是葉嘉瑩的英文老師。
英文老師很喜歡她,便幫弟弟牽線。趙東蓀第一次看到這個女孩的照片就一見鍾情,瘋狂追求兩年。
當時趙東蓀在秦皇島做事,常常坐火車跑去北平,只為見葉嘉瑩一面。後來趙東蓀丟了差事,家裡幫他在南京謀了一個職位,他不肯去,提出求婚。
葉嘉瑩感到愧疚,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於是答應了。
葉嘉瑩與趙東蓀資料圖片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個決定當然是大糊塗。
但那是70多年前,女性觀念與如今截然不同,生存困境更不同,人人都有困難。
葉嘉瑩離開北平到南京結婚,不久後隨丈夫遷居台灣省。
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海外蕃王,判詞《分骨肉》十分傷感:“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情景何等相似。
交通和通訊都被阻隔,這一走就是前路茫茫。此後,葉嘉瑩在台灣省度過了18年最艱難的歲月。
葉嘉瑩回憶恩師:
「雖然我很早就作詩,可對於詩的欣賞、評論,還沒有打開眼界。是顧隨先生的課幫我打開了眼界,我就像一隻被關在房間裡的蜜蜂,忽然間門打開就飛出去了。
婚後,趙東蓀在海軍學校教書,葉嘉瑩在彰化女教書。
在此期間,她與失聯的父親重聚,生活終於有了短暫的安穩,第二年大女兒出生。
但最大的矛盾在於,這對夫妻不是同一類人,葉嘉瑩只愛詩詞,而趙先生熱衷於政治。
女兒4個月的時候,趙先生卻蒙冤入獄,葉嘉瑩也受牽連,入獄的時候懷裡還抱著女兒。所幸她的經歷簡單清白,很快獲釋,可趙先生一關就是3年。
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家。女兒還在哺乳,葉嘉瑩只能抱著她去高雄投奔丈夫的姐姐,寄人籬。
男女老幼一大家子人,房子不夠住,葉嘉瑩只能在走廊上打地舖。怕被厭棄,天不亮就爬起來把席子收好,一有空就幫著幹活,換取少許尊嚴。
後來她在台南一所私立中學找到工作,獨自撫養女兒。
白天帶孩子去上班,年幼的女兒被安頓在大教室最後一排,上課途中喊“媽媽我要尿尿”,晚上起颱風,宿舍失火,她抱著孩子躲到床下。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遭受這一切磨難的時候,葉嘉瑩只有27歲。
3年後,趙先生無罪獲釋。葉嘉瑩收到台北二女中邀請,並請求解決丈夫的工作,夫妻倆重回台北。
早年教小朋友讀詩的葉嘉瑩
可惜,並沒有苦盡甘來,從物質到精神層面,生活呈現出另一種猙獰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