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中,讓人不舒服的8大低情商行為

交往中,讓人不舒服的8大低情商行為
value101 2025-02-15 檢舉

情商之父戈爾曼曾說:

聰明是一種天賦,而情緒智商則是一種技能,而且它是我們在生活中最關鍵的技能之一。

情緒智商的高低,往往決定人際關係的好壞。

低情商的人,一張嘴就會令人厭惡,使人退避三舍。

今天,晚君總結了社交中常見的8大低情商行為,值得所有人警醒。如果你也遇到了這些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一定要趁早遠離。

1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討厭的人,無論你說什麼,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辯駁。

他們從不考慮言語是否得當,只要說得別人啞口無言,就會得意洋洋,引以為傲。

殊不知,在他們反駁的過程中,一段關係也走到了盡頭。

曾看過一個故事:《警察打死了一隻瘋狗》。

有個警察打死了一隻瘋狗,目擊者把這件事告訴了朋友。

朋友怒斥:“狗就不是生命嗎?一條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就沒人為此負責嗎?”

目擊者連忙解釋:那是一隻瘋狗。

朋友卻依舊反駁:“是不是瘋狗是由你來評定的嗎?有經過鑑定嗎?鑑定程序合法嗎?”

目擊者又說自己親眼看到狗咬人了,朋友卻依舊不依不饒,說了一籮框話。

目擊者覺得無語極了,閉上嘴巴,再也不肯與那人交流。

就像作家李小墨說的:“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是我見過情商最低的行為。”

沒有人喜歡被反駁,熱衷於在言語上戰勝別人,最後自己只會成為孤家寡人。

如果你想要跟別人搞好關係,那就收起你的高姿態,克制你的反駁欲。

你不給他人言語添堵,他人也自會真心把你當朋友。

2

 

邱吉爾曾說:“炫耀是需要觀眾的,而炫耀恰恰讓我們失去觀眾。”

在我們的周圍,也通常會有那麼幾個愛炫耀的人。

去了網紅打卡地旅行,一定要在朋友圈曬個十幾條動態;

買了一隻名牌手錶,跟誰說話都要擼擼袖子,怕別人看不到;

發了點小財,第一時間就給自己買大金鍊子,金手鐲,還戴出去到處顯擺……

他們以為,處處秀優越,就能提升自己的層次,讓別人羨慕嫉妒。

但其實,人們生活中最煩的,就是這種處處炫耀、時時刻刻想出風頭的人。

清華教授柳冠中曾在訪問時,提到一位在上海當保母的朋友。

有次她要回蘇北老家探親,出發前特地敲掉了一顆好牙,鑲上金牙。

回到村子後,她逢人就咧開嘴巴,說話滔滔不絕。

大家表面上驚嘆:“不愧是上海回來的人,連牙齒都是金的。”

背地裡卻說她窮顯擺,連之前跟她談得來的鄉鄰,也不願意去她家串門。

一個人之所以不被人喜歡,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太愛顯擺,過度虛榮。

而這樣的人,也很難交到真朋友。

卡耐基曾說過:“人要懂得收斂自己的光芒,避免刺傷別人和樹敵。”

沒有人喜歡一個處處炫耀的人,但人人都喜歡低調謙卑的人。

與人交流時,多誇贊他人,少顯露自己。

你若四處炫耀,只會招來白眼;你若謙卑低調,自然就能收穫自洽的關係。

3

 

知名部落客@貓球 講過自己的一位學長。

部落客想考翻譯二級,學長糾正他:不要在這上面下功夫,以後都是用AI翻譯了。

部落客在朋友圈發了一張照片,學長評論:“還是少發這樣的照片,會給人一種不穩重的印象。”

甚至部落客過30歲生日,學長也在不合時宜的指點:“30歲了,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啊!”

類似的指點聽多了,博主只覺得很無言、窒息。

此後有什麼活動,他都不會再叫上這位學長,甚至連朋友圈也屏蔽了對方。

孟夫子曾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好為人師是人類骨子裡的天性,也是最大的弊端之一。

尤其是一些年紀稍長、資歷稍老的人,抓著機會就想跟別人講道理。

然而任何一個有主見的成年人,都不希望被人處處管教。

所以與人交往,別總急著給人當老師。

你以為別人位置沒擺正,很可能是你本身就站歪了。

過度糾正他人,是我見過情緒智商最低的行為。

你若真心為人好,就把好為人師的慾望徹底收好。

4

 

俗話說:“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每個人都有一些不想暴露於人前的私隱,如果有人不顧及別人的尊嚴,非要去揭開、去宣揚,那結果只會有一個:

既讓別人難堪,也讓自己沒臉。

作家阿顧講過自己的經驗。

高中時,家裡出了些變故,不堪重負的他,曾在精神病院待過一段時間。這件事情,只有他最好的朋友知情。

他一直小心地摀著自己這段過往,不願讓別人發覺。

但他沒想到,這段私隱,竟在一次聚餐時,被朋友當成飯後談資說了出來。

阿顧羞愧不已,從那以後,便與這位朋友斷了往來。

朋友很是不解,一直追問阿顧為什麼。

阿顧沒有回答他,只在寫下了這麼一段話: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