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人,不會在朋友圈發這3種動態

曾在知乎上讀到一個貼文:“你最討厭微信朋友圈的什麼行為?”
下面的答案五花八門。
有人說,最討厭那種指桑罵槐、日常輸送負能量的。
還有人說,自己最受不了假裝文藝、每天發送矯情文案的…
誠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朋友圈早已不只是記錄生活點滴的私人領地,它更像是一個微縮的社會舞台。
每個人都在這裡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自己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
情商高的人,很少在朋友圈發以下三種動態,一起看看吧。
不天天刷屏,留白
從DT財經研究的結果來看,很多人在社會化和成熟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沉默。
發朋友圈的頻次,也隨之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也堅持每天髮圈的人,會被視為「網路E人」。
他們往往充滿活力和熱情,生活中也是活躍氣氛的人,是大家的開心果。
然而,有一類人,喜歡在朋友圈頻繁刷屏,每天動輒二三十條地發。
內容大多比較無營養,例如連篇累牘的抱怨、矯情的碎碎念、故作高深的評論…
雖然有科學數據表明,廢話更多的人往往壽命更長,幸福感也更高,可是,頻繁地在朋友圈這種「公共場合」大驚小怪,也讓人感覺不那麼美好。
除了上述的這種情況,更令人不快的是在朋友圈大規模打廣告。
大多數人打開朋友圈是出於休閒娛樂的需要,而不是想看到太商業化的內容。
一旦朋友圈充斥著工作推播、微商廣告、求讚鏈接,那感覺真是味同嚼蠟,不如不看。
情商高的人,往往懂得克制。
他們明白「少即是多」的哲學,保持一定的神秘感,為自己留白。
不完美、不刻意、不張揚,才是最高級的美。
《禮記》有言:“水深則流緩,人貴則語遲。”
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喧囂中尋找寧靜,在繁華中保持淡泊。
在朋友圈中,適當的沉默與留白,絕非壞事。
來源:視覺中國
不盲目攀比,克制炫耀欲
前段時間,「精裝朋友圈VS毛坯人生」的話題,引發許多人關注。
有些人旅遊時朋友圈文案是“真愛與自由”,配圖也是歲月靜好,實際上是各種被坑、疲累、沒苦硬吃。
朋友圈曬網紅餐廳的精緻擺盤、某款流行包包、小眾樂隊的演出,實際上是為了一次“strong” (網絡流行語,諧音“死裝”),幾個月“吃土”。
從朋友圈的公共屬性來看,立人設、展現自己正向正面的一面無可厚非。
可是,一旦「髮圈自由」變成束縛,甚至對人產生異化──髮朋友圈是為了攀比和炫耀,那就背離本心了。
曾經看到部落客@李蠕蠕發影片感嘆,翻了以前的朋友圈,感覺自己活得好純粹啊。
可能圖片沒有那麼精緻,文案也沒有那麼嚴謹,只展現自己真實的生活狀態,但就是很生動很美好。
發朋友圈本來就是記錄生活,太「內捲」或被精緻綁架,都是一種內耗。
有些人,從精緻的下午茶到昂貴的穿搭,從海外的旅行照到高級餐廳的美食,他們似乎總能將生活的每個細節都包裝得光鮮亮麗。
可是,這些看似完美的展示並沒有讓他們收穫更多的幸福感,反而讓他們陷入無盡的攀比之中。
更有甚者,大肆宣揚自己財力上的優越,對別人不屑一顧,即使這種優越並不是自己奮鬥的成果。
一個人炫耀什麼,往往缺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