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Deepseek,人生回報率最高的10件事,看完答案我醒了

我問Deepseek,人生回報率最高的10件事,看完答案我醒了
value101 2025-04-07 檢舉

最近,「DeepSeek」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它是一款有著強大認知能力的AI,在許多領域,都能為我們答疑解惑,說出驚人的見解。

前段時間,我也問了DeepSeek一個問題,它給了這樣的答案:

 

1

保持規律的睡眠

 

英國醫學團隊,曾做過睡眠實驗。

他們觀察了每天只睡6小時與睡滿8小時的人,並記錄了他們的臉變化。

結果顯示:睡眠充足的人精神狀態良好,睡眠不足的人像是老了10歲。

 

這恰恰印證了DeepSeek的一個結論:睡眠,是人生的“隱形投資”,是一個人活力和健康的源泉。

作者馬修沃克,也曾在書中列舉規律睡眠的一系列好處:

充足的睡眠,能提升你的記憶力,增加你的魅力;

讓你保持苗條;

保護你遠離癌症和老年癡呆症;

降低你心臟病、心臟梗塞和糖尿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它還能讓你感覺更快樂,不憂鬱,不緊張。

好好睡覺,是一個人成本最低的養生。

往後沒事早點睡,有空多休息,把睡覺調理規律了,你自然就能收到身體的回饋。

2

每週進行三次有氧運動

 

為什麼有氧運動是高報酬的投資?

DeepSeek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運動時腦部釋放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能提高記憶力達30%;

減少心腦血管疾病風險40%;

同時使年度醫療費用降低80%。

對於很多疾病,運動,都能對它產生明顯的改善作用。

央視主持人朱迅,曾被查出甲狀腺癌,後來手術成功後,她就堅持跑步。

如今多年過去了,她的癌症從未復發過。

在北京的一次長跑活動現場,朱迅就對在場的跑者說:

“跑步的好處真的很多,甚至能替代很多藥物。如今,我站在大家面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時常運動的人,體內生態系猶如一汪清泉;久坐不動的人,體內生態系則更像是一潭死水。

如果你想投資健康,讓身體活力滿滿,那就先從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開始。

例如:跑步、騎車、游泳、跳繩、慢走等等。

這些運動,做起來並不難,只要每週做三次左右,就能對人體產生很大的益處。

3

建立緊急資金儲備

 

在過去的幾年裡,相信大家也切身體會到了時代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各種考驗。

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

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黑天鵝」事件只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

這時候,身為普通的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未知的風險呢?

DeepSeek給的答案是:建立緊急資金儲備。

楊瀾曾說:“幸福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我們要學會投資和儲蓄,才能擁有養足未來的資本。”

懂得儲蓄的人,遇到失業,也有能力安然度過;碰到家人突發生病,也有辦法全力支撐。

在未知面前,人最重要的,就是置頂自己的儲蓄能力。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DeepSeek提出的三個具體可行的儲蓄方法:

一、12存單法:每月存一筆定期存單,一年你就有12張存單。

二、階梯存錢法:將一筆資金分成多份,分別存入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

三、星期存錢法:每週選擇一個固定的存款日,例如星期一或星期五,每次存入固定金額。

人生的安全感,都是錢給的。

現在你多存一點錢,未來的某一天,這些錢就會連本帶利地回到你身邊。

4

每週投入一小時閱讀

 

DeepSeek說:

「年閱讀量達到50本可以超越99%的人,知識的複利效應將在10年後顯現,形成認知上的優勢。”

讀書,都是拓寬人生邊界的過程。

書讀得多了,你的人生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夫作家馬慧娟,國中因貧窮輟學,之後就提早嫁人生子。

但不同於其他農婦的是,馬慧娟喜歡閱讀。

家裡沒錢買書,她就去山上摘蕨菜,等賣了錢,就去買書看。

後來她買了一支手機,她就開始在手機上寫作。

她一個字一個字地在手機上敲,十多年間,她按壞了13支手機,出了5本書。

如今的她,早已實現了階級的跨越,加入了寧夏作協,成為了知名作家。

讀書的最大意義,就在於能勘破命運的不確定性。

你墊在腳下的書本越厚,你就能觸摸到更高更廣闊的天空。

就算每週你只投入一小時閱讀,你也能收穫到讀書帶給你的複利。

5

維持好身邊的深度關係

 

DeepSeek曾檢索出哈佛大學一項長達85年的研究,結果顯示:

親密關係的質量,是預測幸福度最強的指標。

擁有和諧家庭與5—8人深度社交圈的人群,其神經內分泌指標(如皮質醇水平)較優。

簡單來說,深度的人際關係能夠提供我們情感支持,增強生活的意義感。

這幾段關係裡的貴人,還能為我們的人生修橋搭路。

導演餃子未發跡前,啃老三年失業六年。

但他的母親,雖然每月只有1000塊退休金,仍默默支持他的動畫事業。

最終,一個曾失業在家的青年,竟搖身一變,成了國際知名的動畫導演。

沈從文走投無路時,朋友鬱達夫給他送來生活費,還把他的稿子推薦給相熟的編輯。

在鬱達夫的引薦下,沈從文的人生才踏上正軌,得以在報社發表作品。

作家劉墉曾說:“人這一生,其實限制你發展的,往往不是智商和學歷,而是你所處的生活圈。”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