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間測血壓最準?醫生提醒:有2個最佳時間,你測對了嗎?

血壓這件事,真不是「想測就測」。你隨手一測,數值飄得像天氣預報;你飯後一測,嚇得以為高血壓又犯了;你半夜突擊檢查,結果正常得讓人懷疑人生。
問題不在血壓計,也不是身體故障了,而是你可能選錯了「時間點」。
醫生提醒:血壓不是隨便測,尤其是想知道真實程度的人,得看準這兩個「黃金時段」。
早上剛醒,別急著刷手機,先測血壓
很多人問:“早上起床測血壓,真的那麼重要嗎?”
答案是:真的很重要,而且非常重要。
每個人的血壓都有一個“生理時鐘”,醫學上稱為晝夜節律 。在清晨剛醒來的那段時間,血壓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早高峰」。這個時段的血壓變化,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中國高血壓聯盟的建議是:
起床後1小時內,排空膀胱、情緒平穩、不吃早餐、不喝咖啡、不抽煙,坐著靜靜測一次血壓。這時候的數值,更能反映你清晨的血壓水平。
說得誇張點:你早上這次血壓測得準不準,醫生能不能判斷你是不是“早高型高血壓”,就看它了。
晚餐前,是第二個關鍵時刻
別等吃飽再測,那是給血壓「添堵」。
晚上測血壓的最佳時間,是在晚餐前,或是晚餐前的半小時。
這段時間,身體活動已經逐漸減少,情緒也趨於穩定,又還沒開始進餐。此時的血壓波動比較小,更容易反映全天血壓變化的下限。
一些研究發現,夜間血壓異常升高的人,心臟血管風險較高 。而晚餐前的血壓測量,能幫助醫生判斷你是否屬於“夜間型高血壓”或“非杓型血壓”,這些可不是靠白天的血壓就能看出來的。
醫生常說:「清晨看風險,晚上看趨勢。 」兩次測量,缺一不可。
血壓像“天氣”,不是“一測定終身”
有些人一測高血壓,立刻嚇得不敢吃鹽、不敢喝湯,連肉也戒了。
也有人一測正常,就以為自己“血壓健康”,該吃該喝喝。
其實,血壓這個東西,很「情緒化」。
你剛運動完測,可能高;
你剛睡醒測,可能低;
你情緒激動時測,數字都能飆上天。
研究顯示:一次血壓測量結果並不能代表你的平均血壓水準。
真正科學的方法,是長期、規律地監測 ,尤其是 連續幾天、固定時間、同一側手臂、靜坐5分鐘之後測量 ,才能更接近「真實值」。
簡單說:血壓不是一次看誰高,是連續比誰穩。
血壓計不是“儀式感”,用之前得懂點“門道”
現在很多家庭都有電子血壓計,但怎麼用,很多人沒搞懂。
你是這樣測的嗎?
袖帶箍在衣服外面?
剛喝完咖啡就測?
一邊測血壓一邊刷短影片?
醫生看了直搖頭。
標準測量流程是這樣的:
坐著,後背靠椅,雙腳平放,袖帶綁在裸露上臂,袖帶中線對準心臟高度。
靜坐5分鐘後,安靜測量2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