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value101 2021-03-19 檢舉

看看事情的重要和緊急程度以及對自己的重要性,做出取捨。

只有這樣,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好清晰的規劃,才能基本保障按時完成。當要做的事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後,入睡時間才有保障。

那麼,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可以採用一些小技巧。

2. 借助普瑞馬法則和4D原則,為早起做好準備

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每天要面對的事情也不一樣,我這裡只是大概提供一個思路。

總的原則就是可以按四象限法,先把要做的事情用加法方式羅列之後進行分類,再用減法方式,精簡出不超過5件事。

很多人都說一天最重要的事情只有1~3件,我這裡還加了兩件,為的是可以有一個緩衝的餘地。

之後就要觀察這幾件事,假如說它的完成截點都是要求在下午4點之前,那我們就想一想能不能在3點甚至2點就完成。

我個人的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把最難做最不想做的放在最前面。這也叫普瑞馬法則。

一個是4D法則,也就是趕緊做(Do it now)、等會做(Delay it )、讓別人做(Delegate it)、放棄不做(don't do it)。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最難的事情、最不想做的事情,如果能最先完成,那麼後面的事情基本就都很輕鬆,心理上會覺得非常爽快。而且,很可能上午還沒結束,任務已經完成大半,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是無法言說的。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而且在做的過程當中,我們會非常有目標感。

比方說,要求自己11點之前就要完成這項最難的工作。那麼在工作時​​一定會集中全部的精力,給自己一個很強烈的緊迫感。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給自己定一個計時器。例如1個小時之內完成,30分鐘之內完成等等。

中間如果被打擾,或者想刷手機、看網頁,就會要求自己,先放在一邊,等完成任務再說。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我常用的定時器。可以用倒計時的方式約束做事,確保專注。

每天按照這樣的節奏去做事,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基本就能節省出一大塊的時間。

假如今天要做的幾件事情已經做完,還沒到下班時間,那還可以想一想,還有什麼可做的,或者是定出明天的計劃。

而4D法就更好理解了。

看看哪些事情是要盡快完成的,哪些事情可以讓別人做,哪些事情乾脆放棄不做。

普瑞馬法則結合4D法,就可以把每天的事情安排得非常妥帖。

比如利用普瑞馬定出最先做的事情,這就是4D當中的“趕緊做”。剩下的事情就是稍後做的,可以委託別人做的以及放棄做的。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兩個法則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時間管理,從而保障睡眠。

相信經過這樣的規劃,基本可以保證按時完成既定目標,然後按時回家吃飯睡覺,保證規律的作息。

第三階段習慣成自然,把早起作為日常行為

當通過上述的方法,把要做的事情進行合理規劃後,基本可以節省出時間來用於按時睡眠。

但正所謂計劃是死的,事情是活的,有的時候計劃不如變化快,所以,還要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動、及時調整。

1. 通過反饋反省和調整,讓日常安排更合理

在今年之前,我每天早上的行為是:

起床後讀書1小時,鍛煉1小時,做飯40分鐘;洗臉敷面膜20分鐘。

效率不算太高。

有些想做的事情就安排不上。比如想補補英語,想學點技能。這樣就只能利用白天。

而白天說實話,時間安排並不由我說了算,很多意外的事情都會導致計劃出現變故。

所以一天下來,很可能是要完成的事情還完不成,心裡多少會有一點焦慮。即便是做到早起,但依然感覺沒有達到它應有的效果。

後來開始逐步調整。

比如把早上1小時的鍛煉分解成兩個30分鐘。

早飯後抽空30分鐘,晚上睡前抽空30分鐘。

這樣基本不佔用整塊的時間,早晨可以省出1小時。

讀書時間也可以挪到午休後,用讀書來開啟下午時光,效果似乎更好。

早上省下來的時間進行寫作輸出。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比如現在基本是起床後用大概30分鐘的時間進行洗漱如廁等常規活動,之後就是在5點10分左右開始寫作。

前一天晚上定好內容大綱,第二天開機後直接打開文檔開寫。

當然,這裡所說的只是初稿,沒有經過加工潤色,只是為了逼著自己在規定時間內盡可能地輸出內容。

一開始寫完兩篇文章(每篇1500字上下,合計3000字),大概要花上1個半小時,練習一段時間後,大概1小時就可以完成,又可以省出30分鐘。

省出的時間可以補補外語,白天用碎片化時間腦補複習,感覺一天的收穫要比之前大很多。

比如在早晨9點之前,可以完成2篇文章、2頁紙的學習、1篇音頻、早飯準備、發4個平台的更文(提前寫好的),30分鐘鍛煉,有時還可能寫個微頭條。

而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對於早晨要做的事情了相當的期待,這樣起床的動力就非常強。

可見,我也是在不斷調整當中給早起這件事賦能的。

這樣做,可以對早起後要做的事情有個非常大的目標感,會更促進自己把早起這件事進行下去。

2. 放鬆心態,用侯世達法則減輕壓力

當然,正如前面所說,早起這件事並不僅僅是一個動作。它背後涉及更多的是時間和精力管理。

有時我們會發現即便早起,但是成就感依然不大。因為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太難了,無法按照預期要求按時完成。

那麼我對此的建議就是適當放鬆心態,不用太緊張。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在李笑來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概念:侯世達法則。意思就是我們完成一天的時間,要超出預期。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只要把該做的事情盡力做好就可以了。有些是因為不可控因素所導致的延誤,無需太過糾結。

比方說原本計劃晚上9點讀書,但實際上耽誤了半個小時,要到9點半才開始,那也沒關係。原本計劃讀20頁,現在可以讀10頁,也沒什麼問題。

原本計劃早上5點起床,但實在太累了,懶得起,那麼再多睡上半個小時,也是完全可以的。

我們的時間計劃不可能可丁可卯,實際花費時間超出預定時間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能找到原因並且記錄,列到改進優化的內容裡就行了,不用太過焦慮。

這樣,在放鬆的心態下休息和早起,才能體會到愉悅感和成就感,而不是壓力感以及無助感、挫敗感甚至失落感。

早4點35起床,9點之前完成10件事:早起800天后,我來談談心得

另外關於在早起後出現昏沉,我也寫了心得。

4.35起床、早起802天的我,想聊聊“早期導致一天昏沉”這件事

結語:

要想做到早起,需要注意3個問題:

第一:確定早起的目的。知道為什麼早起。目標一定要清晰,有力度。

第二:想辦法早點睡覺。除了不可控的因素之外,盡量提前完成任務。

第三:對要做的事情進行分析,做出精準取捨。之後憋足一口氣,先把最難的事情完成。

只要有了明確的早起目標以及合理的作息安排、日程規劃,早起這件事就會慢慢成為習慣。到那時,它將不再是一種負擔和任務,而會讓人心甘情願、樂在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文章轉載自:

https://www.toutiao.com/a6814002584324407812/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

或許你也喜歡